话剧暗恋桃花源叙事研究【字数:11466】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 叙事结构多线索悲喜结构 4
(一)开放式结构 5
(二)以“找寻”为主线 5
(三)戏中戏悲喜结构 7
二、 叙事节奏 7
(一)《暗恋》的慢节奏 7
(二)《桃花源》的快节奏 8
三、叙事时空建构 8
(一)间离构建时空转换 8
(二)心理空间构建剧场时空 9
四、叙事修辞手法 9
(一)借代修辞手法的戏剧叙事 10
(二)双关修辞手法的戏剧叙事 10
(三)跳脱修辞手法的戏剧叙事 10
结语 10
致谢 0
参考文献 1
话剧《暗恋桃花源》叙事研究
引言
从《暗恋桃花源》(1999年版)整体来看,观众很容易在观看一出出“闹剧”期间捧腹大笑,而当观众观剧结束后的某一时刻回味此剧,又会发出无限感慨,甚至黯然神伤。是什么样的魔力使这部剧带给观众如此与众不同的感受呢?这也许是源于本剧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乱中有序”的舞台表现。《暗恋桃花源》是由两部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几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乎是“不可能”的剧组合而成。这两部剧分别是风格为现代言情剧的《暗恋》和风格为古装喜剧的《桃花源》,本剧独特之处就在于将两部毫不相干的剧组合成了一部毫无违和感,场面调度十分和谐,剧情故事深入人心的非常完整的现代戏剧。
《暗恋》讲述的男主角寻找初恋的故事,故事发生在40年代的上海和80年代的台北,阔别40年终究相逢的男女主角,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已经物是人非、容颜老去,他们之间这长达40年的爱情还有残存的痕迹么?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现实的环境下,二人不得不再次告别,因为回归各自的家庭生活,是他们必须的选择。尤其是云之凡,在台北再次与江滨柳重逢的云之凡,已经有了家庭和子女,当下,与她而言,初恋的懵懂爱情,已经不是重要的人生选项。
《桃花源》则是一部充满欢笑的快节奏古装喜剧,渔夫老陶被现实的残酷打败,去寻找内心的桃花源,这是老陶在面对无奈残酷的现实生活——妻子的的背叛、房东的“陷害”,使老陶在外出打渔中不幸遇险,但万幸的是,老陶险中误入“桃花源”仙境之地,绝处逢生。老陶最后依然放弃仙境般的生活选择回到现实中,这是老陶对妻子桃花的留恋还是对现实的不舍呢?这也许只有老陶自己知道,但当他回到家中,目睹一切发生的而正是他不愿看到的事实时,老陶再次陷入绝望和困苦中,但无论如何,选择坦然面对才是老陶应该走的人生之路,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剧中将两个故事串联起来的是“剧外”人物的来自不同视角的表现,主要是怪异“疯”女子在整部剧过程中,不停的在寻找名叫“刘子骥”的人,当然,这个“刘子骥”是谁终究是无人知晓了,导演所表达的是“寻找”这一主题线索,已经非常明朗了。
在整部剧中,三个不同线条、不同叙事方式、不同背景的线索相互交织、互相辉映,构建出一部庞大叙事结构的优秀作品,这是导演带给观众的惊喜。
话剧《暗恋桃花源》的叙事结构
长期以来,传统的戏剧创作过程中,以故事情节为主的叙事结构一般包括“纯戏剧式结构、史诗式结构、散文式结构、诗式结构、电影式结构”,其中任何一个都有一个共同特性: 将一个故事完整的讲完。然而,这些结构的同一性似乎都不适用于赖声川的戏剧作品。虽然赖声川为了证明他不仅仅是用一些琐碎的东西拼凑起来,所以会偶尔讲述一两个完整的故事,来面对人们对他杂乱无章的结构的批评,当然,他也能够表现出,他讲故事的能力和技术,然而,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他的大部分创作,都是这种琐碎的拼贴结构的生活拼凑。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他自由人格的选择,也是他集体即兴创作的本质决定了他采用这种结构。由于赖声川的集体即兴创作对情节(事件)的结构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法,对人物性格发展的拿捏把控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方法,这种创作方法不再基于连贯和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基于即兴、琐碎和逼真的材料,因此在戏剧结构中,也呈现了与传统创作结构的巨大变化和差异。
《暗恋桃花源》是赖氏戏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游戏拼贴中的琐碎现实凝聚成舞台上的生活化的贴近现实、表达人性的故事,创造出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戏剧体验。 、《暗恋桃花源》剧中悲剧《暗恋》和喜剧《桃花源》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剧情互相“干扰” ,在不停的“打断”与“矛盾”中将故事推向既“统一”又“割裂”的局面,交织成一道奇妙的舞台风景,在悲喜、雅俗的冲突与互动中,创造出一个独特的舞台表现形式 ,隐喻了一个症候奇异的“非常态”时代和一种普遍的荒诞人生境遇。表演时,错综复杂的舞台表现会把观众带入混沌的氛围,给观众一种摸不着北的视觉感受,当观众从混乱中悟出意义,在庸俗喜剧和神圣悲剧的交汇处隐藏着一种超越、升华。 根据彼得 布鲁克的说法时,莎士比亚戏剧”式的戏剧艺术,赋予了粗俗与神圣之间不可调和的又对立统一的神秘艺术力量。可以说,因为不同时空、结构、故事的创造性结合赋予了赖声川的戏剧强大的超越力量。这种力量是戏剧表现生命普遍性的一种尝试,它把戏剧从历史起源引向未来。
(一)开放式结构
纵观整部剧作,不难发现,暗恋桃花源是结合了多主题、多线索、多空间、多时空的嵌套式戏剧结构,常被称为“剧中剧”结构。然而,区别于传统形式的剧中剧,这部戏把两部毫无关联、互不相关的剧合二为一,导演巧妙地运用同一个舞台上演出的“关键”来制造矛盾,在此期间,导演把道具、台词和演员与剧本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舞台表现力。该剧有三条线索,前文提到,暗恋、桃花源、寻找“刘子骥”这三条线组合成了完整的一部剧,那么这几条线索构成的剧情中由“演员表演——争夺舞台——自顾自排演——合并排演——结尾”的时间序列连贯起来,因此,这部剧通过开放式的结构将错综复杂的叙事整合在了一起 [1]。
(二)以“找寻”为主线
《暗恋桃花源》(1999年版)是一部15幕剧,被现实主义的情节线索打断,以达到疏离感塑造离间效果,同时也为了将不同的现实串联起来,把故事的时空跳跃进行铺垫,这种“打断式”的表现形式是前后两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把两个不相关的情节的戏剧性文本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宏大、广阔的叙事结构,使剧作呈现巨大结构的原因是,该剧由多个丰富的枝桠组合而成,具体可以分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4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