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塑造【字数:11874】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塑造2
(一)原著中主要人物分析2 1.伊丽莎白形象刻画概述 2
2.达西形象刻画概述 3
3.其他角色总述 3
(二)小说和电影人物塑造的关联性4
二、1940版电影《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塑造4(一)自尊自爱的伊丽莎白4
(二)骄傲自信的达西5
(三)其他人物造型总述5
三、2005版电影《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塑造5
(一)聪慧美丽伊丽莎白与傲慢清高的达西6
(二)其他人物造型总述6
四、电影改编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塑造策略6
(一)侧重“傲慢”与“偏见”6
(二)镜头语言7
五、电影对文学经典改编的现实意义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论电影《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塑造
引言
小说《傲慢与偏见》创作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繁盛时期,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它以伊丽莎白和达西这条感情线为主线,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重点描绘了英国乡绅阶层的女人们对于爱情和婚姻不同的态度。小说一开始取名叫《最初的印象》,这也是奥斯汀最早完成的作品,但由于作品不够成熟被当时的出版商拒绝发售,《傲慢与偏见》是她正式定居在汉普夏庄园也就是十三年之后才开始完善并正式出版的作品。通读全书可以发现,作者通过描述伊丽莎白、简、夏洛特等女性的婚姻来反复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的感情作为婚姻的基础。在描述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发生的故事时则突出了女性对人格平等、独立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的追求,有着独特的女权意识。经过资料查实这与简的自身经历有关,简奥斯汀终生未嫁,只在年少时有过一段短暂的恋爱,但由于双方父母对于彼此家庭条件的不满,使得二人最终分道扬镳。在这之后,她曾拒绝过一位富商的求婚,因为在她看来没有爱情作为基础的婚姻是不存在的,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她将自己的感情全部寄希望于写作,希望在现实中不完美的故事在书中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这也正是《傲慢与偏见》创作的灵感与初衷。同时,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有着大量的精彩对白和充满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所以比较适合影视剧的改编。
在此小说改编为电影的版本中,流传较广,中国观众比较熟知的是的是1940年由罗伯特Z伦纳(Robert Z.Leonard)和2005年由乔怀特(Joe Wright)指导翻拍的两个版本,它们无论是从剧本改编、演员表演还是影视制作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色,所以本文将以这两个版本为研究对象,希望从这两个版本中证实人物塑造的技巧。人物塑造是小说及电影创作的关键,不论是从外形、语言还是心理和细节等方面都可能影响剧情的走向和发展。本次课题以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塑造为切入点,研究分析电影改编的《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塑造,以此来比较小说与电影人物塑造的异同,进而为由文学改编类电影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提供一定的参考素材。
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塑造
在小说中小乡绅班纳特有五个到适婚年龄的女儿,班纳特太太整天为她们物色着合适的丈夫人选,新来的邻居宾利先生是个有钱的单身汉,在初次见面的舞会上,宾利对班纳特家的大女儿简一见钟情,班纳特太太为此兴奋不已。同时参加舞会的还有宾利的好友达西,他比宾利还要儒雅富有,所以是众多女孩追捧的对象,但他为人傲慢,宁愿闲坐也不愿和女宾们跳舞,甚至对于简的妹妹伊丽莎白也给出了【11】“长相一般,无法让他倾心”的评价,而这一切恰好被伊丽莎白听到,于是对他产生了偏见。随着剧情的发展,因为伊丽莎白可爱优雅的性格以及富有智慧的言行让达西开始逐渐喜欢上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女孩,但是由于达西姑妈凯瑟琳夫人的干涉、威克姆先生的恶意抹黑以及宾利和简感情的破裂,使得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误会越来越深,以至于在面对达西的表白时坚定的回绝了他。这次打击让达西深刻的认识到“傲慢”所带来的恶果,在临走前给伊丽莎白留下了一封长信,信中说明了他让宾利离开的缘由以及威克姆事件的始末,此时伊丽莎白为自己误会了达西而感到愧疚不已。一段时间之后,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和威克姆私奔,达西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让他和莉迪亚完婚,伊丽莎白得知后感动不已,两人经历了重重波折之后逐渐放下了“傲慢”与“偏见”,并发现早已深爱对方,至此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原著中主要人物分析
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好的艺术形象的塑造,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小姐作为剧中的男女主人公,他们的形象塑造对于整部小说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班纳特老爷、班纳特夫人、柯林斯、莉迪亚等角色的加入也都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笔者认为应先做好原著中的人物分析,从语言,性格刻画等细节方面入手,为分析电影版的《傲慢与偏见》提供一定的参考条件。
1、伊丽莎白形象刻画概述
在简奥斯汀之前,英国的文学作品在描述女性感情问题时充满了感伤和忧郁的基调,可以说伊丽莎白的出现打破了英国文学作品中对于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
小说中的伊丽莎白是一个中产阶级绅士的女儿,虽然受过一定的教育,但相比贵族而言还是稍显逊色,亲友的丑态百出以及自己家庭地位的低下都为她对真正的贵族产生偏见提供了一定的先决条件。伊丽莎白在拥有出众外形的同时又有着当时社会女性少有的智慧和清高,所以当她初见达西时,对他的偏见便自然的流露了出来。值得一提的是,伊丽莎白虽然对达西充满偏见,但实则却非常柔软,当她得知自己的姐姐生病时,不顾路途遥远和恶劣的天气独自前去探望;当她偏执的爱上了威克姆,即便周围人都横加阻拦也无济于事。这些故事情节的加入都丰富了她的性格色彩,她不仅仅是小说中塑造的一个形象单薄的女性,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4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