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歧视现象【字数:9969】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戏剧《威尼斯商人》的历史背景1
二、戏剧《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境遇2
(一)“一磅肉”的契约 2
(二)父女关系3
(三)法庭的宣判3
三、种族歧视的成因4
(一)仇恨4
(二)情绪5
(三)恐惧6
四、种族歧视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一)不利于群体发展6
(二)阶级固化7
(三)社会动荡7
致谢8
参考文献9
论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歧视现象
引言
现代社会依然无法摆脱种族歧视,在某些地区,甚至愈发严重,要想不再让宗教迫害的悲惨历史重演,首先就要从解决种族歧视入手,消除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莎士比亚曾在《威尼斯商人》中影射了种族歧视现象,笔者根据心理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对此有一个更深刻的剖析,对于学术界的研究具有补白的作用,使读者对《威尼斯商人》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加关注于如今生活中的种族歧视,并且看到种族歧视带给人们的巨大精神伤害,对现在的生活起到警醒的作用。
一、戏剧《威尼斯商人》的历史背景
在十六世纪的欧洲,犹太人备受歧视,即使是在被称为最繁华最自由的都市—威尼斯,也是如此,当时,由于罗马帝国被日耳曼民族打败,随着各国的不断融合,都逐渐演变为基督教,但是只有西欧的犹太人不相信基督教。二者之间的分界也越来越明显。他们被基督教排斥在外,被称为外来人。故事就发生在1596年的威尼斯,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犹太人只能生活在带围墙的旧式工厂里,或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者城市的隔都区。在太阳落山之后,基督徒要将犹太人居住区的大门锁好,并负责看守。在白天,犹太人出门要带上醒目的红色帽子,以表明他是一个犹太人的身份。犹太人也被禁止拥有私人产业,因此,他们必须以放高利贷,放债获取利息为生,但这又违反了基督教的法律。在这种极端歧视又矛盾的社会体系之下,犹太人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一些狂热的基督徒们对犹太人恨之入骨,他们认为这违反了基督精神,仅仅只是因为无可奈何为了生存下去才去选择放贷的犹太人,在基督徒的眼里却被打上了“不配活着”的烙印。当时的威尼斯常常会发生欺辱打压犹太人的集会,甚至会把犹太人扔到水里,《威尼斯商人》的主角—安东尼奥,曾经就在这样的集会上狠狠的朝夏洛克的脸上吐了一口口水,这样的行为,在一个绅士、礼貌、风度翩翩的贵族身上显得那么格格不入,那么刺眼。而在那一刻夏洛克也不再是一个犹太人,一个吝啬鬼,一个放贷者,他只是一个可怜的、任人凌辱的老人。在几乎每一次反犹事件中 , 基督教主民总是让犹太人在或改宗或被驱逐乃至死亡之间做出选择。[1]在那个时代,中世纪西欧犹太人的身份就成为了“永恒的外邦人”和“永恒的流浪汉”。自十字军东征以来,大规模的宗教迫害一直在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残暴地进行。
因为宗教原因,犹太人不允许在许多行业工作。如果他们想要和基督徒有同样的生活,他们就必须去贷款,在那时,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也的确需要贷款行业。自从基督教在欧洲取得统治地位后,对犹太教的迫害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犹太人不仅活动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其所能从事的职业也均受到了限制。[2]时代迫使犹太人成为一个放贷者,但许多基督徒依然看不起他们,在基督徒的理念中,“借人钱财不图利息就该活,借人钱财却收利息就不该活着。”,犹太人迫于这样的理念,被基督徒一次次地打击报复,却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如何生存,学者李江在文章中说道:他们是外邦人,没有公民权;他们是异教徒,遭到基督教的排斥和仇视;他们是放贷者,虽然为社会所必须但却为人们所不齿。这一状况深刻地反映当时存在的矛盾和犹太人所处的生活现状。犹太人作为商人和放贷人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夏洛克这一形象只有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才可能被理解。[3]莎士比亚作为一位人文主义者,他看到了当时西欧社会对犹太民族的不公正待遇,并在剧本中讽刺了这一现象。夏洛克的对白已流露出莎士比亚对安东尼奥的宗教歧视与种族偏见的自觉,同时也透露出当时民间对犹太人的歧视的普遍性与严重程度。[3]莎士比亚讽刺了基督教自私的行为,既唾弃犹太人的财富又想将财富据为己有的荒唐想法。
二、戏剧《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境遇
夏洛克是《威尼斯商人》中唯一的悲剧色彩,也是最为深刻的戏剧内涵。在莎士比亚的刻画下,他成为了一个生动鲜活、可怜可憎的形象,同时也极具讽刺意味。作为一个犹太人,他所遭受的,正是当时许许多多社会底层犹太人所切身经历体会过的悲剧。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莎士比亚并不能把这种讽刺或者自己的观点表达的太过明显,但是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戏剧中许多地方都对夏洛克的境遇进行了刻画,以小见大,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除了我之前说过的在打击犹太人的集会上,被安东尼奥报复羞辱性地朝他脸上吐口水之外,戏剧中还有多处充斥着对夏洛克这个犹太人的不公。
(一)“一磅肉”的契约
整个戏剧的核心矛盾冲突就是从“一磅肉”的契约开始的,我也试图分析了一下从签署契约这一段里每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来体现夏洛克的境遇。先是巴萨尼奥去菜市场找夏洛克借钱,虽然很明显是安东尼奥告诉巴萨尼奥可以去找他借的,但是当夏洛克同意后,安东尼奥这时才慢悠悠地从船上下来,三人一起去工作室,可以看出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安东尼奥对夏洛克也是不屑的态度,尽管他知道只能找夏洛克借钱别无他法,他也不愿意拉下脸皮放下身段去求一个犹太人。而夏洛克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狠狠地嘲讽了安东尼奥。夏洛克控诉之前被他在交易所里辱骂、谴责、吐唾沫,而此时的安东尼奥连一句抱歉都不愿说出口,更不感到羞愧,只是厌恶他的嘲讽并说:“我恨不得再这样骂你,这样踢你,这样吐你。”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借钱者”与“放贷者”之间的上下关系其实应该是很明确的,但是在宗教冲突的影响下所有的关系都会被高傲取代,在安东尼奥的想法里,犹太人跟基督教徒就是不一样的,基督教徒可以分毫不收取利息的借钱给人,而犹太人却要收取利息,这就是比犹太人“高尚”,但他没有考虑过让犹太人放弃放贷的话,他们要以何为生呢?任何一段关系都需要换位思考,但是在当时的环境里大部分的基督教徒都被社会风气麻木了思想。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