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简论易卜生野鸭艺术特色与影响【字数:10688】

2024-11-02 10:3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易卜生作为欧洲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在他的晚期戏剧创作中,出现了《野鸭》这一步具有象征主义色彩的作品,易卜生对于《野鸭》的创作,一反之前的现实主义风格,更追求对于理想和内心世界的真实,他开始运用一些象征性的手法, 从客观的现实世界向主观的内心世界转移,越来越多地增加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并在思想上开始反思前期创作中所追求的理想主义所带来的弊端。对于这一反差,笔者将从《野鸭》这部作品进行探讨与分析其艺术特色所产生的艺术贡献与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野鸭》的基本内容与创作背景1
(一)《野鸭》的基本内容1
(二)《野鸭》创作背景2
二、《野鸭》的艺术特色3
(一)象征主义戏剧《野鸭》3
1.心理象征主义戏剧3
2.“野鸭”的象征意义3
(二)《野鸭》的现实性4
三、《野鸭》的艺术贡献与影响4
(一)《野鸭》的艺术贡献4
1.对社会认知的贡献 4
2.对戏剧发展的贡献 5
(二)《野鸭》的影响6
1.对易卜生的影响 6
2.对国外戏剧发展的影响 6
3.对中国戏剧发展的影响 7
致谢8
参考文献9
简论易卜生《野鸭》艺术特色与影响
引言
《野鸭》是易卜生晚期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发表于1884年11月,也是易卜生第一部象征主义戏剧作品,这部作品是易卜生的创作风格从现实主义过渡到象征主义的作品,和易卜生早期所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和中期的现实主义不同,《野鸭》更注重于追求真理和理想化的实现,易卜生在晚期开始怀疑个体所追求的理想主义所带来的弊端,揭示谎言与真理存在的对立性。
《野鸭》的基本内容和创作背景
《野鸭》是易卜生在1884年发表的一部与其前期创作风格和创作理念有很大的反差与改变的作品,其在内容上是从两个家庭之间展开的,导致《野鸭》与易卜生前期作品形成反差的原因,主要从当时的时代与易卜生生活的经历和对社会认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知的改变相关。
(一)《野鸭》的基本内容
《野鸭》是一部五幕悲喜剧,看似是一部平凡的家庭类悲剧,但其表现方式是以象征为主的,是易卜生创作中的第一部象征主义戏剧,易卜生通过象征的手法反映了两个家庭的关系与矛盾,揭示了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矛盾、美好幻想存在于生活的意义。
剧情围绕两个家庭之间展开:木材商老威利一家和老艾克达尔一家,老威利的儿子格瑞格斯是一名理想主义者,时隔十几年才回家的格瑞格斯在家里为庆祝他回家的宴会上,发现并得知了自己的父亲威利对他的好朋友艾克达尔雅尔马一家所做的不堪的事:当年因生意的失误导致公司触犯了法律,和艾克达尔共同工作的老威利想办法推卸了责任,使艾克达尔独自承担罪责,锒铛入狱,而威利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将曾在自己家工作并被自己玩弄过的女人基纳介绍给了艾克达尔的儿子雅尔马,让他们结婚生子,为了弥补内心的罪恶感,他安排了一份工资很高的抄写稿件的工作给了艾克达尔,并给雅尔马家开了一家照相馆,以此来解决他们家的经济问题,但这一切,艾克达尔一家并不知情。他们生活在威利的欺骗中,并对威利一家充满感激,满足于当下的生活。追求理想主义的格瑞格斯认为他的好朋友雅尔马不应该生活在这种欺骗的生活中来得到幸福,对他们这虚假的“平静生活”感到忧心忡忡,他应该让他得知真相,人应该生活在真相当中,不应该被欺骗。他不顾瑞凌医生的劝说,在艾克达尔与雅尔马的一次争论中,他立志做一个“揭示真理的人”,他想方设法的将真相告知了雅尔马,得知真相的雅尔马并没有格瑞格斯所想的那样重新看待生活得到幸福和满足,而是变得更加颓废、痛苦、郁闷多疑和暴躁。雅尔马不承认自己是海特维格的父亲,致使海特维格用枪以自杀的方式,结果了自己的生命,来证明自己对父亲的爱这一悲剧。《野鸭》最后所展现的悲剧结尾,它不是偶然事件引发的悲剧,亦不是性格或命运悲剧,而是关于平常人生终极意义上的悲剧。[1]
(二)《野鸭》的创作背景
《野鸭》发表于1884年11月,是易卜生晚期创作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心理象征主义戏剧,此前易卜生的创作主要注重于社会问题剧,强调追求真理和理想的实现,他的许多文学代表作《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作品都响应全球,被誉为是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后期易卜生的创作风格转变与他的生活和对社会新的认知息息相关。
1864年,北欧挪威大陆上,易卜生的作品遭到资产阶级政客和善变的自由主义分子的攻击,易卜生毅然决定离开挪威,侨居海外。[2]在这个时候易卜生的身体开始遭受难以逆转的创伤,他疟疾缠身,饱受家室之累,债台高筑,生活困窘。但也正是在这疾苦生活的一年里,他的创作生涯逐渐趋于成熟,并且饱含了剧作家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世的悲悯,他在创作上开始注重现实与精神的结合,追求真理和理想化的实现,创作出许多极具人文精神的作品。在国外生活时期,易卜生从未放弃过他的思想探索与艺术追求,坚持他独具特性的人文精神并贯彻始终。[2]92曾是诗人的易卜生在其诗剧创作中曾运用象征、幻想以及寓言故事的方式写出自己对宗教和真理之间的思考,如1866年所创作的诗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之后易卜生将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斥责与人的理解带入了自己的作品创作中,从而开始了他创作生涯的巅峰时期,创作出其著名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等。在《社会支柱》之后的作品中,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都注重社会问题,反映社会生活,非常带有现实主义风格,他其后创作出的《玩偶之家》中娜拉的觉醒和出走多触及到的社会和家庭问题在当时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与评价。之后易卜生又创作了许多社会问题剧,如《群鬼》、《人民公敌》等,借鉴当时兴盛的佳构剧的戏剧形式, 来探索资产阶级社会道德与追求个人自由的心理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3]创作出当时被称为“易卜生主义”的作品。1884年,易卜生被派往美国担任挪威驻华盛顿使馆的外交官。在这一年,易卜生的第一部象征主义戏剧《野鸭》也发表于世,这部作品是易卜生现实主义向象征主义的过渡剧,其还是具有现实主义特色,《野鸭》与《玩偶之家》等易卜生前期的社会问题剧风格不同,《野鸭》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添加了易卜生对精神世界的幻想与强调。这部作品的发表引起当时社会的骚动,许多社会人士开始猜测易卜生的创作思想。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4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