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白局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字数:16294】

2024-11-02 10:3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南京白局是南京唯一的方言说唱艺术,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云锦工人们闲暇生活中自娱自乐的说唱方式,后演变成联曲体方言曲艺艺术,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对于研究南京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自2008年南京白局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在政府的积极引领和南京白局传承人们的坚守下,对于南京白局的保护持续升温,但其传承的状况不容乐观,南京白局在传承与保护上仍面临着剧团各自为政、职业传承人缺失、演出市场狭小等诸多问题。本文以南京白局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为研究内容,首先对南京白局的起源与发展及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作出简要概述。其次,对目前南京白局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结合实地调研成果、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提出解决对策和相关建议,增强南京白局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最后,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思考南京白局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促进南京白局的传承及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南京白局的历史与现状2
(一)南京白局的起源与发展2
(二)南京白局的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2
1.南京白局的艺术特色2
2.南京白局的文化价值3
二、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3
白局剧团各自为政,传承状况各异 3
(二)传承人不能自食其力,职业传承人缺失4
(三)传承人身兼数职,曲目创新难 4
(四)缺乏群众基础,宣传力度小 5
(五)演出市场小,急需政府扶持 5
三、南京白局传承困境解决对策 6
创新传播途径,白局团队运作系统化 6
普及教育,创新传授方式 6
政府积极引领,文化搭台 7
1.政府在政策上扶持7
2.文化搭台,为白局提供更多演出机会 7
(1)举办本土文化艺术沙龙7(2)举办非遗文化专场文艺演出7
(3)牵线白局在国内各地演出7
(4)助推非遗国际化发展8
四、南京白局的未来发展研究 8(一)白局剧团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助力非遗 8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二)白局与旅游业相结合,产业化运营8(三)白局引入高校9
(四)社会广泛参与,全民保护非遗9
致谢 10
参考文献11
附录 民众对南京白局的了解程度和态度的调查问卷12
南京白局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引言
近10多年来,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已经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南京白局作为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种,运用南京方言演唱和念白,涵盖了许多民俗风情的内容,可用于研究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及民俗学。目前学术界对于南京白局的起源与发展及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的相关研究趋于成熟,但关于南京白局的传承与保护的研究观点都极其相似。本研究深入探讨南京白局的传承现状和保护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当前民众对于南京白局认知程度明显缺失。正确地认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保护非遗,对于凸显南京文化特色、弥补大众对于南京白局的相关背景、历史认知的欠缺,提高南京的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京白局的历史与现状
南京白局的起源与发展
明末清初时期,南京云锦织造业开始兴起,至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云锦工人们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为了缓解枯燥繁琐的工作所带来的压力,云锦工人们一边工作,一边唱些小曲自娱自乐,采用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民歌小调及民间俗曲,融入地道的南京方言,唱的内容涉及心酸苦闷的生活状态、金陵美景、历史传说、方言俚语等,唱念结合、生动幽默,创造出了这样一种极具韵味的全新的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艺术形式不断发展,表演风格日益成熟,也有了许多固定的曲目。这些云锦工人下班之后常被邀请到同事、朋友的宴会上面唱,婚丧嫁娶、庙会节庆上也会受邀演出,通常说“唱一场”又叫“摆一局”,由于演出不收费,一局摆下来又称“白摆一局”,时间一长“白局”二字便应运而生。[1]
南京白局的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
1.南京白局的艺术特色
用方言俚语演绎,感染力较强。南京白局作为南京的本土文化,用南京方言演唱和念白是其最大的特色,唱词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南京话属于江淮方言,是北方方言的分支,又称为南京官话,南京官话特指曾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以南京语音为标准的国音。南京白局所用的南京方言是原汁原味的南京官话,与现在大街上听到的南京普通话有所不同。比如说“脚”读作“jue巴子”、“择菜”读作“ze菜”、“去”读作“ki”,许多土话都是只有音没有字的。南京官话和新南京普通话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儿化音,例如“碗儿”、“筷儿”,“今天”读作“个儿”,“明天”叫“们儿”,“后天”叫“后儿”。南京官话中的一些俚语十分诙谐幽默,例如“嚼蛆”指胡说八道,“夹生”用来形容人非常难以相处,方言俚语的运用使得南京白局演唱时更加抑扬顿挫,
题材广泛,反映当时人民现实生活。南京白局有近百个传统曲目,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歌颂喜庆吉祥的,如《采仙桃》、《种大麦》等;反映民俗、介绍地名风景的,如《金陵遍地景》、《四十八段景》等;描述历史故事的,如《桥奶奶骂猫》、《武松杀嫂》等;演唱时事的,如《倒文德桥》、《鬼瞧病》等。[4]33这些曲目反映了不同时期南京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习俗,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感悟出云锦工人们的智慧。
由于白局曲牌丰富,素来有“百曲”之称。常用的曲牌有:“梳妆台”、 “银钮丝” 、“满江红”、“数板”、“川心调”等。白局的曲牌极具江南特色,大多来自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所以其伴奏乐器也多采用江南丝竹乐器,如二胡、琵琶、三弦等,再配上板鼓、碟盘、酒盅等特色打击乐器。曲牌的选择决定了曲目的基调是欢快还是悲伤,节奏是明快还是缓慢,比如说剧目《机房苦》采用的就是白局传统的曲牌“数板”,这个曲牌多用于描述新闻实事,白局艺人方便填词创作,旋律流畅,叙事性强。[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4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