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电影花样年华艺术特点的研究【字数:11580】

2024-11-02 10:3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华语电影《花样年华》,其艺术特点一直是为外人所津津乐道,同样也被认为是风格性极强的,但是大多文献都聚焦在导演惯用的风格上,而缺少对《花样年华》本身多方面特点的研究。文章主要从影片不循常规的主题处理为切入口,解析电影在常规题材中的逆向思考与主题的多重性,分析电影《花样年华》的主题特点;通过探析影片精炼的叙事方式,从紧密的情节处理和聚焦主人公两方面研究电影《花样年华》人物塑造的特点;从镜头拍摄手法、色彩的应用、音乐的叙事表达来探知电影《花样年华》整个视听语言讳莫如深的叙事技巧。以电影《花样年华》的主题表述、人物塑造、视听语言为研究对象,找到其对应的创作个性,解读其电影本身的艺术特点,为今后研究《花样年华》艺术特点的学者提供参考素材。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不循常规的主题处理2
(一)常规题材下的逆向思考2
(二)伦理道德中展现主题的多重性2
二、精炼的叙事结构与形式3
(一)紧密的情节处理凸显人物情绪表达3
(二)利用主要人物叙事加强形象塑造4
三、多重隐喻的视听语言表达5
(一)运用镜头剪切和画面组接多角度反映事件5
(二)传达情感的光影色彩6
(三)推动叙事节奏的音乐7
致谢8
参考文献8 电影《花样年华》艺术特点的研究
引言
在国外媒体的评价中,王家卫最完美的电影作品就是《花样年华》。在仪式化的东方美学表演中,它带有浪漫和淡淡的悲伤。以前,从未有华语导演用这种象征性的风格刻画东方爱情。《花样年华》在国外受到的各大电影媒体的赞扬和登榜的榜单不胜枚举,其他华语电影几乎没有可以和它媲美的。
国外媒体对《花样年华》的肯定,大多是来自对在视觉美学上带着传统东方意味的虚构式想象。但是对王家卫而言,《花样年华》是他突然转变的创作方向,是他一个深藏不露的重要转折点。不管是视觉影像还是内在主题,《花样年华》都和王家卫之前的电影作品完全不一样。而且正好是在这部电影以后,王家卫的创作形式乃至于表达方法都发生了让人惋惜的偏移。从开放变得封闭,从游离变得稳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固,从神秘难以捉摸的潇洒随性变为朝思暮想的恋恋不舍。在这之后,他虽然还在极力地支撑着自己创作风格上的特点,但他电影作品中的人物再也不是那个只享受过程不追求结果的“爱情浪人”,而变化成沉迷于一段感情恋恋不舍的“爱情奴仆”。这样一个从随性转向束缚,从开放转向封闭的变化让人唏嘘不已。
而他的《花样年华》正好是一部处在这个转角上的作品。“人聚心散的游移飘飞逐渐褪去,情投意合的肉身分离成为主轴。它以形式大于内容,煽情多过意境的方式创造了一段被头脑紧紧闭锁的浪漫。”[1]
不循常规的主题处理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一直是宿命的、边缘的。王家卫在《花样年华》里似乎摆脱了过去一直以来展示的城市氛围的嘈杂,而专注于表达中国传统男女的微妙情感,以及悲伤、谨慎和温暖的独特之处。但其实他延续着一直以来的情感表达——无助、拒绝、错误和命运及人和人之间沟通的障碍,他决定把这些变得更加平静地去表达。
电影《花样年华》的故事内容,是从小说《对倒》进行的改编,小说原著作者刘以鬯怀着强烈的怀旧感觉,诉说了一段在已过去的时代发生的爱情故事。不循常规的创作手法是电影主题创新的前提条件。该片从原著出发,并结合了王家卫电影中独特的表达,没有遵循惯例,从传统的中国文明中去寻找以爱情主题的电影的创新,在男女主角的理性与情感困境中增强了传统的力量,讲述了人生中被道德束缚住的困境。
(一)常规题材下的逆向思考
电影的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的香港。在一栋平凡的公寓楼里,两对夫妇的感情生活被捆绑在一起。其中一对夫妇中的丈夫周慕云,他是一家报社的编辑,另外一对夫妇中的妻子是苏丽珍,她的先生总是出门在外经商。他们邻里之间相处融洽友好。然而,美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们几乎同时发现了各自伴侣之间隐藏的婚外情。察觉到这一点使他们感到万分惊讶,并伴随着因婚姻的背叛而遭受的痛苦。在探索对方婚姻破裂的过程中,周慕云和苏丽珍被孤独和悲伤所包围,他们走近了,不知不觉地打开了存在于婚姻以外的另一种感情。
根据传统的创作方法,这部电影应该只是一个普通的以爱情为主题的故事。但是,王家卫在铺垫电影情节时将传统故事的戏剧性因素置于幕后,从而避开了传统的戏剧性婚外情。在影片里,周慕云和苏丽珍的伴侣从未露脸。只是以旁白的形式暗示了两个人的存在。两人的婚外情仅仅是故事的背景,即未表现出因果关系,也不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对于这一点,王家卫明显具有清晰的看法和更深层的思想。“大家都明白电影叙述的是一个关于婚外恋的故事,这种故事都非常无趣。我现在的这部电影,于我而言是两个人的故事。电影的故事始于周苏二人,他们在这段关系里面一开始就是受害者,从电影叙述故事、调查和模拟这几个过程,到影片最后,他们走到了这个关系的另外一边。我们和电影中的角色都清楚这个情况是如何发生的,他们知道,他们也能做到。这就好比一块硬币的正反,此刻你认为她是错的,下一秒你就可能会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想我的故事重点就在这里。”[2]
这部电影颠覆了观众的好奇心,不但展示了传统的婚外情情节,而且又将电影中男女主人公的婚外情在看似平平无奇的表面情节下高明的转换成二人在面对情感变故时所遭受的道德束缚。
(二)伦理道德中展现主题的多重性
  《花样年华》作为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在主题上为观众带来了开放性的思考,让我们可以从多个视角去解读电影的主题表达。“在《花样年华》里,虽然情节讲述的主要内容并非婚外情,但它们是电影主题的起点。”[3]这部电影从普遍的人性视角出发,细致的展示了周慕云与苏丽珍之间深厚关系的本质。从乔迁之喜的热闹场景到公寓楼窄小的空间,展现的场景中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每次都处于近距离,他们每次碰面时礼貌性的相互致意都不禁让人充满期待和联想。只有一墙之隔的两个人,他们总能在日常的琐碎生活中不经意的相遇,“同病相怜”的心理状况更加缩小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并逐渐进入了对方的生活中。两人一起推测各自的伴侣是如何出轨的,接着开始一起吃饭,一起写小说,一起在屋檐下避雨,不经意间,周苏二人之间的感情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久而久之,他们二人之间也对对方产生了依赖。
对于周慕云和苏丽珍二人来说:一边是心底压抑的爱情欲望;一边是固守传统的道德底线。一边是爱,一边是痛。相守的夫妇并不爱对方,相爱的两人又无法相守。而和周慕云苏丽珍不同的地方在于,选择婚外情的陈先生和周太太毫无忌惮,自我纵容,沉浸于自己的欲望中。而周苏二人却是那么谨慎顾忌,躲避内心真实的感情,在痛苦中受尽折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