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林兆华导演艺术特色的研究【字数:10165】

2024-11-02 10:3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林兆华的作品在剧场形式上打破了传统戏剧和现代戏剧、与不同类型艺术间的界限,它们最为人注目的是林兆华在舞台视觉上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空灵美感,通过研究林导的作品,能更好的了解目前中国话剧表演的概况以及其独有的包括“无时空戏剧”观念、“双重结构戏剧”的导表演方法,给话剧史增添了重要的活力与色彩,给当代的人们以启迪还有独特的引导作用。研究林兆华导演的艺术特色也有助于开阔当代导演及演员的眼界,更好树立自己作品的特色,通过具体的作品把林兆华导演风格形成理论体系,可以让更多的话剧人,戏剧人有了丰富的学习架构,互相传颂借鉴。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前言1
一、林兆华导演风格的研究 2
(一)林兆华初期导演风格2
1.轻剧本而重表演的风格2
2.轻评论而重实践的风格2
(二)林兆华导演风格逐渐成型3
1.导演的双重结构3
2.第二主题的提出3
二、林兆华导演的作品中戏曲与话剧的融合 3
(一)话剧对戏曲处理方式的借鉴3
1. 演员既是木偶,又是提线者4
2.全能表演的借鉴 4
(二)话剧对戏曲观演关系的借鉴3
1.打破观演关系的束缚4
2.对舞台的再创造4
三、林兆华导演对“中国学派”的探索6
(一)对“小剧场”戏剧的发展运用6
1.欧洲巡演初见小剧场 5
2.“绝对信号”的上演5
(二)掀起了戏剧界探索的热潮6
1.中国的小剧场戏剧迅速成长6
2.林兆华“一戏一格”的探索6
致谢7
参考文献 8
林兆华导演艺术特色的研究
引言
林兆华1936年生于天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是中国戏剧界独一无二的“大导”。代表作《绝对信号》《哈姆雷特》《建筑大师》《窝头会馆》等。自有了林兆华,中国现代戏剧的样子改变了。本文章通过对林兆华导演艺术风格、表演艺术形式、学派融合的方式几个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重要方面来通过具体的作品分析去体现林兆华导演的艺术特色。林兆华导演风格的多样化及丰富化直接影响了后代导演以及青年话剧演员对戏剧的全新理解,增添了中国话剧事业的活力性与丰富的先进性,直接的触碰到极其经典的欧洲话剧让我们的国人增加眼界,这种与国外融合的体系风格无异于是中国话剧学派与西方学派的融合。本文章通过对林兆华导演艺术特色的研究,来整理出完整的学派体系及架构让更多的戏剧人,话剧人增加自己的表演风格,也让更多的导演能够互相借鉴打开与西方经典戏剧的大门,可以确立自己的导演特色与风格为中国话剧及戏剧添砖加瓦,在学习林兆华导演的一些风格上也要加以自己的思考,融会贯通。
一、林兆华导演风格的研究
(一)林兆华初期导演风格
1.轻剧本而重表演的风格
在林兆华导演在刚开始的时候是非常重视尊重文本的,在一些改编的舞台剧中与原本的剧本几乎一点不差,但是从一个时期开始,原本的剧目在林兆华导演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那以后,林兆华导演越来越不那么过多的重视原剧本了。他明确提出:“认为导演只是解释文学剧本的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1]。他还说:“把剧本文学传达出来, 那不是真正的戏剧。而传达剧本文学, 是我们当前戏剧的主要倾向。解释戏剧文学和舞台上表达你导演的阐释不一样。戏剧文学是‘本’, 我在这‘本’的基础上建造我的东西, 这是导演艺术。[2]对于林导的这番言论我的理解是可以把原剧本推翻,将原剧本当成建造的材料,这是可以的,而且加入自己的构思与想法,体现出每个导演编导风格的不同。在林兆华导演新编的《建筑大师》中,林兆华导演就颠覆原剧本的。《建筑大师》主要讲述了一个毁灭性天才索尔尼斯的故事。因为一场大火成就了他成为建筑大师的夙愿,他希望在晚年能够再攀高峰,但是年迈的索尔尼斯走在了道德的钢丝绳上,一边是对青春风暴的向往,另一边又是对青春的担忧,索尔尼斯过得并不开心,妻子艾琳因为那场大火整日在家也是闷闷不乐,后来希尔达的出现让故事达到了高潮,索尔尼斯一步一步的走向了人生的巅峰。观众对林兆华导演《建筑大师》改编的评价褒贬不一,争论声也是非常的大。林兆华导演在剧目的处理方式上更多的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去出发,林兆华导演认为凡是人都有七情六欲;有自己不同的时期;有烦恼忧愁;生老病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建筑大师的心理,每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视作大师。从剧本结构上来说,林兆华导演对剧本进行了解构,把索尔尼斯生命即将结束产生追忆架构全篇。这与原剧本是背道而驰的。
2.轻评论而重实践的风格
在林兆华导演在创作作品的时候,非常重视自己的感觉,在拿到一个剧本的时候,他想着按照自己的思路来,从来不在乎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林兆华导演一心钻研于自己的剧本之中。在排演一个作品前,每个导演对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与立意,但是林兆华导演在拿到剧本和其他人做法是背道而驰的,他说:“没有目标, 跟着感觉走。拿到一个戏, 我肯定有一个新的感受, 把各种主义甩在一边, 叫它站立在我的身边。我把各种主义化作我林兆华的东西, 用林兆华的心灵去构造这个戏。”[3] 得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林兆华导演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与评价,他只是活在自己的戏剧世界中,林兆华导演不仅是将戏剧的感受和给人外在的东西呈现出去,更多的是在于不停地创新,不能一直教条主义,一定要先有主题立意才能有内容,林兆华导演推翻了这样的定义,对此业界内大家对这样的做法也是褒贬不一,但是林兆华导演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他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他永远认为创作剧本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不能人云亦云,要落实于实践。
《理查三世》是林兆华导演改编莎士比亚的作品,。主要讲述了北京市约克家族通过战火赢得了皇位后,理查因为自己的丑陋外表而找不到开心的事情做,理查因为此整日闷闷不乐,从那以后就要篡得王位,颠覆现在的王朝,理查将自己的三哥给陷害后,制造了一系列的谣言,说爱德华四世中,有人想要篡位夺取皇权。在自己的哥哥死后,理查顺利地当上了皇上,名为理查三世。他残暴不已,草菅人命。将自己身边的皇亲国戚都杀掉后,便将自己亲兄弟的妻子纳为正妾,在那之后,又将安夫人怀疑处死。到后来,伯爵亨利发动政变引发了战争。在大战的前夕,理查三世梦到了所有他所残害人的灵魂,希望他惨死。在最后的交战中,理查三世战死。本是这样一部黑暗的历史剧,主色调应该是阴冷的色调,但林兆华导演却不以为然。林导将主要的色调变成轻松愉悦的色调,而且加上愉快的配乐,这一改观众对《理查三世》的初印象。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在开场的时候,林兆华导演通过做游戏将宫廷里的阴谋战争隐喻的表达出来,当理查杀死了自己的亲戚时,大屏幕上显示出中国古代帝王的陵墓。当理查三世的弟弟死后,大屏幕显示了一个芋头,被杀掉但仍有生命迹象。林兆华导演对《理查三世》种种处理方式的不同引发了业界的轩然大波,大部分人说林兆华导演之所以这么处理有搞形式主义的嫌疑,认为林导的作品改编不纯粹,对此,林导的看法是完全不必理会他们的这些旧想法,一味地教条主义。但是林兆华导演对外界的言论有时过于偏激,完全在乎自己的感觉与创作思路,屏蔽了外界的评论与看法,当有人叫他就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对《理查三世》进行评价时, 他以一种非常不客气的语气回答道:“我非常开心, 这个戏我从一开始就不是排戏, 我就做这个形式, 而这个形式能替我说话!当然还有缺陷。如果有人再说这个形式毫无内容。我也不能说他是蠢驴。我只能说他一辈子不去找戏剧形式是个悲剧。”[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4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