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丁西林戏剧喜剧元素的研究【字数:10515】

2024-11-02 10:3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在中国现代戏剧的文坛里,丁西林是一位致力于喜剧创作的剧作家,他的创作时期是从英国留学回来到北京大学任教的期间。经过英国文学作品的熏陶,他独创的将自己的喜剧特色与中国戏剧文化相融合,自成一派。此外在通读丁西林先生的喜剧作品后,一方面可以了解中国戏剧的发展概况和丁西林典型喜剧元素作品的形成,另一方面从人物塑造选材的特性、情节构筑、矛盾冲突及喜剧元素的艺术特色等四个方面探究丁西林喜剧的魅力,在典型喜剧作品的参照下领悟戏剧喜剧元素带来的现实意义,包括思想的“和谐性”和人生态度的“超脱性”以及虚实结合的喜剧精神。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丁西林戏剧创作的时代背景1
二、丁西林“喜剧三则”中的喜剧元素2
(一)人物塑造的喜剧性2
(二)情节构筑的喜剧性3
(三)矛盾冲突的喜剧性4
(四)艺术手法的喜剧性5
三、丁西林戏剧喜剧元素的现实意义5
(一)“和谐性”与“超脱性”5
(二)“虚构性”与“浪漫性”6
致谢8
参考文献9
丁西林戏剧喜剧元素的研究
引言
丁西林先生,生卒年18931974年,他是中国戏剧史、文学史、艺术史上著名的剧作家,特别是在喜剧作品中的贡献让世人敬佩。丁西林先生在留学之后于北京大学任教的期间,在当时中国戏剧文坛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现代话剧主要以悲剧为主,而丁西林创作的作品却全是喜剧,与当时的文学潮流相驳斥。他的喜剧作品充满了幽默、轻松,他不同于鲁迅先生冷讽的讥笑。作品的主旨上也顺应了“五四运动”追求人性自由、精神解放的主旨,语言、手法上却不以直白的风格呈现。如果说悲剧的呈现总是以剑拔弩张的方式,那么丁西林先生的喜剧却是以“无事”的方式呈现:构成喜剧冲突的双方并不具有“正反好坏”之分,而仅仅是由于态度、观念造成了认识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差异,存在着对比而非二元对立,双方存在着各自可爱之处,笑者同样也是被笑者,这也反映了丁西林结尾呈现的“皆大欢喜”,并非是矛盾导致极具冲突的“两败俱伤”,丁西林先生追求的是和谐喜剧性是相对成立的而非绝对的合理性。因此乔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羽先生从《压迫》这部剧中说出了很多人的疑问:丁西林先生戏剧的喜剧性,那就是“在一个带有悲剧性的题材中发现处理成喜剧的可能性。”
一、 丁西林戏剧创作的时代背景
中国现代喜剧诞生于“五四”文学运动,喜剧和戏剧的本质是一样的,以反映真实生活、社会热点为主要推动力。在五四革命期间所发表的任何喜剧作品都带有政治色彩,缺少喜剧真正创作的技巧,缺乏令观众捧腹大笑的喜剧特征。丁西林的第一部喜剧作品《一只马蜂》于1923年发表,即在五四运动的后四年发表。这部作品反映的内容与社会普遍作品反映的实质不同,没有社会黑暗的笼罩,没有对不公平社会的嘶吼,有的只是丁西林自己最为熟悉的日常生活的片段。李健吾曾经评价过丁西林,说道:“这不是他的短处,而是他的长处,他不写身外之物。”[1]
作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喜剧的重要开创者,丁西林在文学界被广泛称誉为是“独幕剧圣手”,他不仅自己写编剧,同时也是编剧的导演。通过研究和观看丁西林的喜剧作品,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丁西林无论是在传统亦或是在现代,无论是在东方亦或是在西方他可以在任何环境下创作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喜剧性作品。纵观丁西林戏剧作品当中的语言风格、人物形象以及他在创作过程当中所运用到的艺术手法,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冰淇淋的创作有一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平淡真实。同时在创作过程当中所运用的艺术技巧也是围绕着平淡真实来展开创作的,通过在戏剧创作过程当中运用多种情感描写来刻画人世间的风情万物,具有打动人心的永久魅力。
总的来讲,在丁西林的喜剧作品当中,独幕喜剧最为出名。纵观丁西林的独幕喜剧,我们不仅可以从中观看到他不仅可以挥洒自如的运用讽刺嘲笑的刻画手法来进行创作,同时还凭借着精湛的构思技巧和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对于我们国家喜剧的创作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性影响。除此之外,丁西林这种独特的喜剧元素及特色构成了丁西林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初期能够脱颖而出的戏剧特征。
二、 丁西林“喜剧三则”中的喜剧元素
(一)人物塑造的喜剧性
“喜剧三则”选取了丁西林早期创作中最饶有趣味的三个独幕剧分别是《一只马蜂》、《酒后》及《瞎了一只眼》,并通过三部经典喜剧去探索里面的喜剧元素。
丁西林对人物的真切观察,令他塑造了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剧形象。例如优雅的知识分子这个形象,丁西林在喜剧作品中塑造的人物通常充满了知识气息,举手投足之间都很有绅士的味道,虽然营造的不是贵族子弟,但是生活也是有保障的,不至于潦倒落魄。这与其他同期的文学家所构造的知识分子是有差别的,他们塑造的虽然也是有知识有学问的青年,但大部分都表现出困顿的状态。造成这样对比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丁西林生长的环境,他出身于江南水乡的地主家庭,长大后一直从事者科研工作,生活有保障,对于穷困潦倒的滋味自然是不知晓的;第二个原因是丁西林后来留学英国的时候,长期接触英国文化底蕴,英国是绅士之国,自然而然丁西林笔下的喜剧人物也充满了绅士气息、精神特征也颇和英国绅士相像,例如吉先生余小姐的善意的“说谎”等。这些性格和语言的塑造,不但是丁西林首要着重刻画的性格特征,也是在戏剧构筑中最主要构成喜剧冲突的要素之一。丁西林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除了生活处境与同期作家营造的不同以外,人物性格也是有差异的。同期作家一般营造的知识分子大部分都充满了忧郁伤感的情绪,对于人生各种各样的不满,也是作家对于社会的悲愤,赋予了人物这样的情感,忽略了本身知识分子具备的高智商,高能力的特征。因此丁西林笔下的人物弥补了这个特征,例如《妙峰山》中,王老虎推崇出的“五五极限制”放映出人物严谨的特性。
此外,丁西林在女性形象塑造中也颇有特色,丁西林在喜剧作品中的余小姐、华华都是有个性的女性形象,有自己的思想、良知等。在《一只马蜂》中,余小姐这个人物的塑造冲破了当时包办婚宴的牢笼,余小姐为了追求个人恋爱与思想守旧的吉老太抗衡,她拒绝包办婚姻、反抗父母的媒约之言,崇尚自由恋爱,保持自己追求喜爱男子的权利,表达了新时代的恋爱精神。这部作品冲击了包办婚姻,思想腐朽的黑暗社会,对女性不能反抗家族婚姻的同情,赞扬了青年女性独立勇谋的人格,具有积极、正面的社会意义。而另一部喜剧作品《酒后》发生在一个冬季,丈夫与妻子对于爱和幸福的定义阐述了各自的观点,丈夫和妻子都认为有爱就会很幸福,幸福是以爱为基础的,但是丈夫所谓的爱是男女之间的性爱,而妻子眼里的爱是超乎男女情感之上的博爱,因此妻子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给客人一个吻。在旧社会中,已婚女子与其他男子有身体上的接触可以称得上出轨,这是不被允许的,而妻子的眼中,她认为自己、丈夫及客人都是人类中的一个,一个吻不代表什么。她是想打破传统的枷锁,也是提醒丈夫自己只不过是想让客人感到幸福而已,而最后,在传统、道德等思想的冲击下她还是没能给出这个吻,但也可以说明妻子是有头脑并受过教育的女性,并且能与传统的旧社会做抗衡,然而最后在现实的认知里暂时性的屈服了。丁西林喜剧是具有浪漫的理性色彩,妻子从理性思考退回现实主义,这与丁西林对于喜剧的定义一样,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感性的感受自由不受拘束,理性的感受需要思考。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