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素内酯对桃果实的腐烂和品质的影响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或绪论)3
1材料与方法4
1.1材料及处理 4
1.2实验方法 4
1.2.1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测定5
1.2.2 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5
1.2.3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6
1.2.4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6
2结果与分析6
2.1油菜素内酯处理对桃果实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影响6
2. 2油菜素内酯处理对桃果实果实硬度、TA、TSS的影响6
2. 3油菜素内酯处理对桃果实Vc的影响6
2. 4油菜素内酯处理对桃果实总酚、总黄酮的影响7
2. 5 油菜素内酯处理对桃果实SOD、CAT活性以及H2O2含量的影响7
3讨论 8
3.1油菜素内酯处理对桃果实品质及腐烂的影响8
3.1油菜素内酯处理对桃果实腐烂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9
4总结 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油菜素内酯对桃果实腐烂和品质的影响
食品质量与安全 谭思朵
引言
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是蔷薇科、李属、桃亚属的核果类植物,原产于我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桃果实鲜美多汁、营养丰富,鲜食易于消化吸收。但因其皮薄且肉质柔软,容易受到机械损伤,加上收获季节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收获后迅速软化,极易遭受病原菌的侵染腐败变质,直接影响桃的贮藏和商品价值[1]。同时容易受到病原菌侵染而大量腐烂。低温以及化学杀菌剂是保存新鲜水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果和蔬菜最广泛使用的方法[2],化学杀菌剂容易在果实表皮造成残留,对人类健康有诱癌性、致畸性危害,并且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化学防腐剂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也称为茜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如花粉,种子,茎和叶中,虽然含量极低,但生理活性极高。极低浓度处理便能表现出明显的生理效应,其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以及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独特生物学效应[3]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活跃,高效,广谱,无毒的植物生长激素。油菜素内酯在园艺作物上最先应用于采前植物栽培的研究中,通过适当浓度的油菜素内脂溶液浸种、喷湿等方式可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及生长发育,并能提高园艺作物的抗旱性,抗寒性,耐高温性,耐盐性,耐药性和对病原体的抗性。有研究结果表明,EBR处理对干旱条件下桃叶片中活性氧清除酶SOD,POD等活性具有清除作用。它可以增加其活性,减少干旱引起的活性氧的损害[4]。还有研究证明,EBR具有改善植物生理代谢,提高品质和产量的作用,并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过程,它可以提高园艺作物番茄、苹果、葡萄等果实的坐果率、促进细胞分裂从而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57]。油菜素内酯不仅能明显促进桃的光和作用、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单果重量,还可以通过提高桃的品质指标改善桃的口感和风味[89]。用0.1 mg / L油菜素内酯处理可以调节光合酶活性,提高番茄叶片的光合能力,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发育,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10]。近年来,油菜素内酯也在园艺产品采后提高贮藏保鲜效果方面也引起了广泛关注[11]。10umol/L油菜素内酯处理能减轻茄子的冷害症状,通过提高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减少活性氧自由基的积累,维持了果实贮藏期间的活性氧代谢平衡,最终延缓果实的贮藏期限[12]。桃果实可用10 mol / L EBR处理,以增强参与酚类代谢的SKDH和PAL,4CL和C4H酶的酶活性。并且提高P5、CS和PDH的酶活性,参与缬氨酸代谢的酶,从而提高采后桃果实的耐寒性[13]。油菜素内酯的应用还有助于更好地维持膜完整性和减轻番茄和芒果果实中的冷冻损伤,从而提高冷藏期间的储存质量[14]。油菜素内酯可缓解由一系列病原体如细菌,真菌和病毒引起的病害压力[1516]。有研究表明,油菜素内酯处理能延缓非洲菊切花和芒果的采后衰老[1011],还可以通过减少乙烯生产有效地保护枣果实衰老[17],有效抑制采后果实中青霉的生长[18]。EBR可以来增强茄子幼苗对盐胁迫和冷胁迫的耐受性[19]。但目前油菜素内酯对桃果实采后品质及腐烂的影响还未有报道,为此本次课题研究了EBR对采后桃果实的品质和腐烂是否有影响,为桃果实的采后贮藏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处理
从南京的某果园采用了八成熟(Prnus persica Batsch cv Baifeng)白凤桃作为试验材料。选择大小和颜色相同,颜色相同,无害虫和机械损伤的果实分成两组,分别用蒸馏水和10 mol / L油菜素内酯(Epibrassinolide,EBR)溶液浸泡10 min,晾干后用70%酒精轻轻擦拭水果表面的接种区域。直径2mm,风干并接种15μl浓度为1×105 R. stolonifer。观察每12小时的发病率和病变直径。
1.2 实验方法
1.2.1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测定
发病率(%)=(患病果数/果实总数)×100。病变直径病变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单位为mm。发病时直径大于2mm的桃为病变。
1.2.2果实硬度、可滴定酸(TA)、可溶性固形物(TSS)的测定
用FT011水果硬度测试仪测量果皮硬度,每次取8个果实,去皮后在果实赤道部位测定。TA含量通过碱滴定测定,结果表示为柠檬酸的百分比。用糖度计测量TSS含量,每次测量三次重复。
1.2.3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提取液的制备:称取1.0g桃样,在冰冷条件下加入5.0MLTICA溶液,匀浆,12000g离心20min,离心4min,取上清液。确定Vc含量的方法是菲咯啉比色法。取1.0 mL提取物,加入1.0 mL 5%TCA,无水乙醇和0.5%菲咯啉,0.5 mL的0.4%磷酸和0.03%三氯化铁,混匀后30水浴1 h,冷却后测定534 nm处的吸光度值。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pzlyaq/67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