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四环素负载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抑菌性能研究【字数:7650】

2024-02-25 16:4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实验构建四环素负载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N)的载药体系,研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最大载药量、负载时间,及该体系对普通大肠杆菌和耐四环素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包括最低抑菌浓度(MIC)、抑菌率及生长抑制曲线。结果表明纳米材料MSNs在12h达到最大负载量为29.7μg/100mg,微生物结果表明,与未负载的四环素相比,MSN负载的盐酸四环素对普通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由2μg/mL降至1μg/mL,对耐四环素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由32μg/mL降至8μg/mL 。表明利用MSN负载盐酸四环素能显著提高其对普通大肠杆菌和耐四环素大肠杆菌的抑菌性能。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菌种与试剂 2
1.2 仪器与设备 2
1.3 方法 2
1.3.1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 2
1.3.2 载药体系的构建 3
1.3.3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3
1.3.4 抑菌率测定 3
1.3.5 生长抑制曲线测定 4
2 结果与分析 4
2.1 载药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4
2.1.1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N)的表征4
2.1.2 干湿比和最小溶解体积 4
2.1.3 最大载药量和最短负载时间 5
2.2 载药体系微生物实验 5
2.2.1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5
2.2.2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载药体系抑菌率测定 6
2.2.3 MSN负载盐酸四环素溶液微生物生长抑制曲线测定7
3 讨论 7
致谢8
参考文献8
四环素负载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抑菌性能研究
引言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由致病菌污染所引发的细菌感染及耐药性菌的出现已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使用抗生素仍然是致病菌感染最普遍的治疗方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法。抗生素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自我保护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这些有机化合物能特定抑制某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长[1]。因为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细胞有直接杀伤性,并且对受用者如哺乳动物的真核细胞无直接影响,近些年来抗生素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食品、畜禽养殖等领域。然而,抗生素滥用引发的超级细菌的出现及抗生素残留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已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23]。早在2011年WHO呼吁谨慎使用抗生素,否则人类将面临进入“后抗生素时代”的危险,到那时即使是普通的感冒也会危及生命。因此,研究新型抗菌药物或材料代替抗生素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介孔纳米材料是一类孔径在250 nm之间,具有吸附性能的分子筛多孔无机纳米材料。由于,具有均一的连续可调的介孔孔径,规则的孔道,易于修饰的内外表面和无生理毒性等特性,介孔纳米材料已在生物载药、分离提纯、催化反应、新型材料组装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47]。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以原子晶体存在,化学性质稳定。1992年世界首次报道以MCM41命名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自此之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迅速发展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核心[811]。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在抑菌方面有很多应用。单独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没有抑菌能力,而通过负载具有抑菌性能的纳米颗粒,可以赋予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显著的抑菌性能。如介孔二氧化硅负载纳米银在抗菌方面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介孔材料负载之后的纳米银其抑菌效果显著优于纯纳米银颗粒[1213]。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由于具有良好的光电性、化学性能稳定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一定波长的光能激发产生自由基从而降解环境中污染物和杀灭环境中的细菌,因而在微生物抗菌领域中广泛应用。但实际应用中,抑菌抗菌类重金属应用条件苛刻,颗粒小难回收,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研究表明,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为载体,负载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等能显著提高纳米材料的回收率和重复利用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14]。除了负载抑菌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外,利用细胞膜对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包覆和内吞的特殊作用,使得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成为药物运输和药物控制释放的优良载体,如纳米三维支架负载抗生素进行骨组织修复,利用纳米材料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同时使抗生素集中在局部作用,减少无效的体内运输[1516]。
目前关于抗生素负载介孔纳米材料载药体系大多涉及人体组织修复(预防感染、化脓、发炎),环境治理(水体系、土壤体系),而抗生素负载在食源性致病菌抑制方面的研究较少。本实验根据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实际应用,通过构建和优化盐酸四环素负载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载药体系,进行以大肠杆菌和耐盐酸四环素大肠杆菌为对象的微生物实验,研究盐酸四环素负载前后的抑菌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与试剂
大肠杆菌(E. coli ATCC25922) 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耐四环素大肠杆菌(E. coli.R) 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毒理学实验组;普通肉汤培养基 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伊红美蓝琼脂 上海盛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盐酸四环素 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三氟乙酸钠(FC2) 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硅酸四乙酯(TEOS) 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乙胺(TEA) 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氯化钠 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SWCJIFD型单人单面净化工作台 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Allegra64R台式冷冻离心机 美国Beckman公司;UV26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岛津有限公司;电热恒温培养箱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PH200B全温度恒温培养振荡器 上海世平试验设备有限公司;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巩义市科华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pzlyaq/56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