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蜂花粉中糖蛋白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研究(附件)【字数:10376】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2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3
1.1实验材料 3
1.2实验主要试剂 3
1.3实验主要仪器 3
1.4实验方法 3
1.4.1缓冲液提取法3
1.4.2硫酸铵提取法3
1.4.3等电点提取法3
1.4.4凝胶电泳分析3
1.4.5理化性质分析4
1.4.6液相色谱测定分子质量5
1.4.7抗氧化分析5
2 实验结果与分析6
2.1糖蛋白的沉淀及提取6
2.1.1硫酸铵提取法6
2.1.2等电点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提取法6
2.2凝胶电泳分析结果8
2.2.1蛋白电泳结果8
2.2.2糖电泳结果8
2.3糖蛋白的理化性质8
2.3.1总蛋白测定数据8
2.3.2总糖测定数据9
2.3.3多酚测定数据9
2.4液相色谱测定分子质量结果9
2.5抗氧化分析结果11
2.5.1清除DPPH自由基11
2.5.2清除ABTS自由基11
2.5.3清除羟基自由基11
2.5.4清除超氧阴离子12
3 思考讨论与总结分析 13
3.1糖蛋白的提取 13
3.2糖电泳13
3.3糖蛋白的理化性质13
3.4相对分子质量测定13
3.5抗氧化性测定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枸杞蜂花粉中糖蛋白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研究
引言
枸杞既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也是一种名贵的营养滋补品,具有林业、药用、观赏、食用等多种珍贵价值。传统的枸杞蜂花粉为植物雄蕊中被蜜蜂所采集的花粉,其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十分丰富。大量的试验和研究都表明:蜂花粉具有抗氧化效应、抗衰老效应、增强免疫力、以及降低血脂等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枸杞已经存在了4000多年的时间,我国几乎所有省份均有存在,同时我国对于枸杞的研究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花粉内包含了一些含量适宜的游离氨基酸、微量元素、黄酮。花粉内还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包括:丰富的蛋白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酯类。花粉在蜂巢内经过多步骤的复杂特殊的发酵,然后逐步形成。蜂花粉是某些有花植物,它们的雄蕊内所具有的雄性生殖细胞,蜂花粉携带着宝贵的生命遗传信息,而且拥有着大量促进新生命诞生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蜂花粉可以说是植物繁衍最重要的物质。
蜂花粉内含有十分丰富的活性物质。比如: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黄酮等[2]。相关人员也对植物蜂花粉的营养成分进行过相关的测定,蜂花粉中一般包含8%40%的蛋白质,13%左右的氨基酸, 25%48%左右的碳水化合物,粗脂肪含量约为8.5%,灰分含量约为3%,纤维素含量为5%左右。营养学家们认为蜂花粉中含有如此多种类的维生素,且含量丰富,营养完备,完全能称得上是天然的多维生素浓缩物。不仅如此,蜂花粉中的氨基酸含量和比例,在实验分析后,表明最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人们所推荐的氨基酸模式,这一点在天然食品中极其少见。蜂花粉自身不仅具有蛋白质、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其它活性物质,可以说是一种极好的天然营养食品,于此同时,蜂花粉也是一种适合人类的理想滋补品,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临床医学已经证明,蜂花粉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能够调节神经系统正常运行,促进更舒适的睡眠,调节胃肠系统紊乱,促进肠胃消化,治疗常见的习惯性便秘;同时蜂花粉在调节内分泌紊乱、提高机体相应的免疫功能、以及抗衰老功效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效果。总体来说,蜂花粉的作用机理就是能够作用于身体各项机能,全面调节人体内分泌,保障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人来越来越注重养生,蜂花粉的开发利用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蜂花粉中最特殊的糖蛋白成分对很多医疗疾病具有显著功效,比如真菌感染、恶性肿瘤、肝硬化、糖尿病以及某些常见的遗传性相关疾病。随着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医生们可以根据糖蛋白及糖脂可自主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以及“剥离脱落”到周边环境这一特点,将糖蛋白作为身体机能异常的标志来帮助临床诊断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病人在患某些特殊疾病时,人体体液中的糖蛋白也经常会产生特异性强弱上的改变,这也有助于帮助医生进行诊断或预后的判断。同时,糖蛋白还日益介入相关治疗。例如,糖蛋白能够针对特定细胞,在其表面产生特异性的糖结构抗体,依据这一特点,糖蛋白即可作为某些导向性治疗药物的定向载体;医学界利用糖类进行抗感染及抗肿瘤转移的技术也日趋成熟。糖蛋白具有广阔的医学前景。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科学家致力于在技术完善后,将糖蛋白通过特殊的方式提取,进而投入应用到医疗当中去。此举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也可以为人们愈发重视的通过食品进行养生的作用,提供相关且适宜的指导作用。
枸杞的种植取得极大的成就,就会面临一定的问题。如何全面开发利用枸杞资源已然成为当下面临的问题和社会研究热点,如同油菜、大豆等植物一样,枸杞蜂花粉如何进行全面的高效利用,也悄然成为行业大规模发展后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35]。
1 材料与方法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pzlyaq/56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