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激处理对西葫芦冷害及其品质的影响【字数:7232】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材料与试剂 2
1.2 仪器与设备 3
1.3 实验方法 3
1.3.1 材料处理 3
1.3.2 品质指标的测定 3
1.3.2.1 冷害指数的测定 3
1.3.2.2 相对电导率含量的测定 3
1.3.2.3 叶绿素含量和色差的测定 3
1.3.2.4 总酚含量的测定 3
1.3.3 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3
1.3.3.1 SOD和POD活性的测定 3
1.3.3.2 CAT和APX活性的测定 3
1.3.3.3 PAL活性的测定 3
1.3.3.4 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3
1.4 数据处理 3
2 结果与分析 3
2.1 不同CST时间对西葫芦冷害指数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4
2.2 30分钟CST对西葫芦贮藏期品质指标的影响 4
2.2.1 30分钟CST对西葫芦叶绿素含量及色差的影响 4
2.2.2 30分钟CST对西葫芦贮藏期总酚含量的影响 5
2.3 30分钟CST对西葫芦贮藏期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5
2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3.1 30分钟CST对西葫芦贮藏期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5
2.3.2 30分钟CST对西葫芦贮藏期CAT和APX活性的影响 6
2.3.3 30分钟CST对西葫芦贮藏期PAL活性的影响 7
2.3.4 30分钟CST对西葫芦贮藏期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 7
3 讨论与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冷激处理对西葫芦冷害和品质的影响
引言
冷害可以定义为植物在高于冰点的不适宜低温条件下受到的损伤。这种现象会阻碍植物的生理活动,甚至是破坏植物的组织结构[1]。目前,人们普遍采用低温的方式对采后果蔬进行储藏。但是,当果蔬处于温度在安全温度以下的储藏环境中时,果蔬出现冷害现象的可能性就会进一步地增大[2]。特别是一些对低温比较敏感的果蔬,比如说香蕉和黄瓜等等,它们在不适宜的低温条件下储存时受到的损伤会更加严重,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也会更大。因此,对于低温贮藏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最大的障碍应该是冷害[3]。受到了冷害的果实,其表皮往往会凹陷变色或者是出现水渍状的斑块。因此,它们更加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同时,冷害果实内部的果肉也非常容易发生褐变。这些冷害的后果严重影响了采后水果和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
冷激(cold shock treatment,CST)的定义是一种在不会使果实发生冷害的前提下对果实进行的极短时间低温处理[4]。Ogata[5]等人将杏子放在0°C的冰水混合物中。他们发现这种处理可以有效地延缓果实的成熟和老化,并且第一次将这种低温处理定义为CST。这一处理不但操作简单高效、安全,而且还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越来越得到各个国家研究人员的重视。CST通常是用0 ℃的冷水或者是冷空气来处理果实,这远远低于果实发生冷害时的临界温度[6]。张立新[7]等人将香蕉放置在0 ℃的冰水混合物中浸泡30分钟。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处理不但可以保持香蕉果肉的硬度,并且还明显地降低了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他们同时发现了浸泡以后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远比没有经过浸泡处理的香蕉果实要高。沈春修[8]等人研究了CST对黄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了20分钟的CST能够明显地抑制黄瓜果实中MDA含量的升高;而40分钟的CST则可以较为有效地降低黄瓜的相对电导率。张婷婷[9]等人在研究之后发现,对茄子果实进行时间为20分钟的CST之后可以比较好地抑制MDA的含量上升,并且还提高了茄子中的SOD、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的活性。同时,它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总酚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
西葫芦(Zucchini squash)是一种对低温比较敏感的蔬菜,在低于7 ℃的条件下储存时会发生冷害[10]。在早期阶段,西葫芦冷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果皮凹陷或者是表皮上长出水浸状的斑点,到了后期则扩大成为黄褐色的斑块,这种症状严重影响了西葫芦果实的商品价值[1112]。据此,为了有效地抑制西葫芦果实冷害的发生,前人已经进行了大量探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热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西葫芦的冷害发生率,增加果实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并保持较高的自由基清除能力[13]。Carvajal等人[14]曾经发现,在低温储藏西葫芦之前先把它放置在15 ℃的条件下进行时间为48小时的低温预贮处理,这样就可以明显地降低西葫芦果实的电导率,并且提高果实中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西葫芦果实冷害的发生。季丽丽等人[15]曾经采用臭氧气体处理西葫芦。结果发现了当臭氧气体的浓度是6.201 mg(m3)1时,该操作既能够有效地抑制西葫芦果实中MDA含量的升高,又能够明显地推延西葫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除此之外,还有Massolo等人[16]将西葫芦用1MCP进行了适当处理。之后他们得出结论,浓度为1 μLL1的1MCP可以帮助西葫芦果皮维持良好的色泽并且保持果实的硬度,还可以使腐烂率下降,有利于抑制西葫芦的冷害。但是,上述方法或者能耗较大而且效率较低或者很有可能存在着某些安全问题,仍然具有一定的缺陷性。而CST虽然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采后处理技术备受关注,但是关于这个方面的研究报道仍然不太常见。除此之外,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果蔬的种类也比较单一[17]。有关CST对减轻西葫芦冷害的作用更尚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旨在探讨CST对西葫芦冷害及其品质的影响,为CST在西葫芦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pzlyaq/56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