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四氢嘧啶菌种的分离及其紫外诱变研究【字数:8427】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实验材料 2
1.1.1 土样来源 2
1.1.2 培养基 2
1.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2
1.2 实验方法 2
1.2.1 菌种分离 2
1.2.2 细菌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 2
1.2.3 16S rRNA序列分析与鉴定 2
1.2.4 菌种活化与种子液制备 3
1.2.5 NaCl浓度对分离菌株菌体生长以及四氢嘧啶合成的影响 3
1.2.6 菌悬液的准备 3
1.2.7 致死率曲线的绘制和诱变剂量的确定 3
1.2.8 紫外诱变处理与诱变后培养 3
1.2.9 突变菌株筛选与检出 4
1.2.10 四氢嘧啶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4
1.2.11 取样与菌体蛋白的测定方法 4
2 结果与分析 4
2.1 中度嗜盐菌的分离及其形态特征 4
2.2 分离菌株HA1的生理生化特性 5
2.3 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 5
2.4 NaCl浓度对分离菌株HA1生长及四氢嘧啶合成的影响 6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2.5 诱变前培养与菌悬液准备 7
2.6 诱变剂量确定 8
2.7 淘汰野生型 9
2.8 突变子检出 9
3 讨论与总结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高产四氢嘧啶菌种的分离及其紫外诱变研究
引言
四氢嘧啶是多数中度嗜盐菌处于高渗环境时,胞内合成的一类渗透压补偿溶质[1],能够使细胞内渗透压恢复到正常水平,维持细胞生长与代谢。由于四氢嘧啶能兼容于胞内体系,不妨碍其他生物大分子的发挥作用[2],也被称为相容性溶质。四氢嘧啶对暴露在高温、干燥、辐射等极端环境下的细菌胞内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以及整个细胞起保护作用,在护肤品、制药、生物制剂等生物工程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9]。由于四氢嘧啶分子结构式中有手性碳原子,普通的化学合成方法成本高、副产物多、反应收率低[10],目前实际生产中只能依赖中度嗜盐菌发酵的方法。但四氢嘧啶是细菌胞内物质,在野生中度嗜盐菌株内合成量低,可以通过诱变、基因敲除等育种手段改造菌株[11],从而得到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菌株,近年来选育高效中度嗜盐菌从而提高四氢嘧啶产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课题目的是分离筛选产四氢嘧啶的中度嗜盐菌株,考察不同盐浓度对分离菌株生长量及四氢嘧啶合成量的影响,明确该分离菌株的耐盐特点;同时通过研究确定紫外诱变的方案,进而对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期望获得高产四氢嘧啶突变株,为将来进行更加系统的四氢嘧啶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土样来源
本实验所用土壤样本取自江苏省某地盐井周围的土壤。
1.1.2 培养基
乳酸培养基(g/L):NaCl 100 g, MgSO47H2O 0.25 g,(NH4)2SO4 0.5 g,K2HPO4 0.2 g,H2O 1000 mL,pH 7.0,121℃灭菌20 min;乳酸2 g,配制成的2 g/L母液后经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
无氮乳酸培养基(g/L):NaCl 100 g, MgSO47H2O 0.25 g, K2HPO4 0.2 g,H2O 1000 mL,pH 7.0,乳酸2 g,121℃灭菌20 min。
2倍氮乳酸培养基(g/L):NaCl 100 g, MgSO47H2O 0.25 g,(NH4)2SO4 1 g,K2HPO4 0.2 g,H2O 1000 mL,pH 7.0,乳酸2 g,121℃灭菌20 min。
基本培养基:含5% NaCl、添加琼脂20 g的乳酸培养基。
完全(LB)培养基(g/L):NaCl 100 g, MgSO47H2O 0.25 g,(NH4)2SO4 0.5 g,K2HPO4 0.2 g,酵母提取物0.5 g,蛋白胨5 g,H2O 1000 mL,pH 7.0,在121℃下灭菌20 min。(在液体培养基基础上,补加20g/L琼脂即可配制固体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含5% NaCl的LB固体培养基。
1.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四氢嘧啶标准品购于Sigma公司,Taq DNA聚合酶、dNTPs、PCR缓冲液及PCR引物等试剂定购于南京金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恒温培养箱(上海智诚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台式高速离心机(无锡市瑞江分析仪器厂),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PCR基因扩增仪(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Prominence,日本岛津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菌种分离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60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