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paenibacillusxylanexedens来源β1,3半乳聚糖酶的克隆表达与酶学性质研究【字数:7777】

2024-11-02 14:4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β-半乳聚糖酶水解半乳聚糖产生低聚半乳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多糖结构分析以及药物指纹图谱构建。本文对来源于Paenibacillus xylanexedens的β-1,3-半乳聚糖酶px1,3Gal进行克隆并探究其酶学性质。通过PCR扩增出px1,3Gal基因,全长为1788bp,编码595个氨基酸。基因片段连接至pET29a转化至E.coli BL21(DE3),在大肠杆菌中实现px1,3Gal的可溶性表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px1,3Gal,以oNPG为底物,该酶的比酶活力最高,为12.39±0.41 U/mg,最适反应温度为50 ℃,最适pH为7.0。该研究结果拓展了对β-1,3-半乳聚糖酶的认识,为其工业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实验材料 2
1.1.1 菌株与质粒2
1.1.2 引物2
1.1.3 培养基2
1.1.4 实验仪器与设备3
1.2 实验方法 3
1.2.1 基因px1,3Gal的克隆3
1.2.2 构建基因px1,3Gal的表达菌株4
1.2.3 诱导表达及纯化px1,3Gal5
1.2.4 蛋白含量测定5
1.2.5 px1,3Gal的酶学性质测定6
2 结果与分析7
2.1 β1,3半乳聚糖酶基因px1,3Gal的克隆7
2.2 表达载体pET29Apx1,3Gal的构建7
2.3 酶px1,3Gal的诱导表达与纯化8
2.3.1 px1,3Gal的诱导表达8
2.3.2 px1,3Gal的纯化9
2.3.3 px1,3Gal的蛋白定量9
2.4 px1,3Gal的酶学性质的测定10
2.4.1 以oNPG为底物测定px1,3Gal的酶活力10
2.4.2 px1,3Gal的最适温度10
2.4.3 px1,3Gal的最适pH10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2.4.4 px1,3Gal的底物谱11
3 讨论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Paenibacillus xylanexedens来源β1,3半乳聚糖酶的克隆表达与酶学性质研究
引言
β半乳聚糖酶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为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s, GH, EC3.2.1)家族的一员,它主要对半乳聚糖这类底物进行酶解,作用于半乳糖残基间的糖苷键,生成的产物为βD半乳糖或低聚糖片段。β半乳聚糖酶根据作用部位连接键型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分别是:β1,3半乳聚糖酶、β1,4半乳聚糖酶和β1,6半乳聚糖酶;它还可依据水解糖基的最小单元不同分为两类,分别是:随机识别特定糖苷键并释放低聚糖片段的内切β半乳聚糖酶、特异识别非还原末端上的特定糖苷键并释放βD半乳糖的外切β半乳聚糖酶[1]。
在最近十年中,有关β1,3半乳聚糖酶和β1,6半乳聚糖酶研究的文章数量迅速增加,在β1,3半乳聚糖酶相关研究中,主要集中于外切β1,3半乳聚糖酶。外切β1,3半乳聚糖酶具有良好的底物特异性,大部分作用于β1,3半乳聚糖时活性最高[2],尤其是针对于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 AG)可发生较完全的酶解,它作用于非还原末端上带有或不带有β1,6半乳聚糖侧链的β1,3乳糖残基,并生成半乳糖、β1,6半乳聚糖侧链的低聚糖及其衍生物[3,4]。氨基酸序列和结构相似性分析表明,外切β1,3半乳聚糖酶属于GH 43家族。国内外研究学者已对来源于不同细菌(如:长双歧杆菌[2]和热纤梭菌[5])和真菌(如:黄孢原毛平革菌[4]、尖孢镰刀菌[6]、白囊耙齿菌[7])的外切β1,3半乳聚糖酶进行克隆和鉴定。结构分析表明已鉴定的外切β1,3半乳聚糖酶的C端均含有一个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CBM)[2],例如来源于热纤梭菌的Ct1,3Gal43A在CBM结构域识别底物后改变空间构象并在GH43催化结构域对底物进行酶解[8]。与外切β1,3半乳聚糖酶相比,内切β1,3半乳聚糖酶研究较少。后者属于GH 16家族,最早被发现于金针菇中,来源于黄曲霉和克雷索菌的内切β1,3半乳聚糖酶也已被克隆和鉴定。研究表明,β1,3Gal3是该酶识别的最小底物。内切β1,3半乳聚糖酶的催化活性基序为EXDX(X)E,此外酪氨酸残基在内切β1,3半乳聚糖酶中保守存在,参与该类酶的底物识别[9]。
β半乳聚糖酶的底物半乳聚糖存在于植物多糖中,如: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rabinogalactanproteins,AGP)[9]、果胶[10]。AGP是一类由AG与蛋白质连接的植物蛋白聚糖,位于细胞表面[11],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所有组织中[6],参与花粉管生长、细胞分化、细胞扩增和抗逆性生理过程,但AG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仍有待探究。研究发现植物中多种糖苷水解酶为外切酶,不能完全降解AG,而微生物来源的β半乳聚糖酶对AG进行较为完全的降解[9],有利于探究分析其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此外,β半乳聚糖酶在食品行业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其酶解产物低聚半乳糖作为一种重要的益生元,可调节人体肠道有益细菌菌群生长,维持人体肠道健康稳态[12]。同时,该酶还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果汁中,酶解分子量大的多糖,从而减少固形物的含量,降低果汁浑浊度,改善果汁的口感和质量[13]。β半乳聚糖酶还是构建药用指纹图谱时较为重要的一种工具酶,通过酶解得到的特异性产物来判断药用植物的种属、生长方式、活性和品质等特征[14]。但目前有关β半乳聚糖酶的研究发现,该酶普遍具有表达量偏低、酶活力偏低的缺点[13],因此,发现并探究不同微生物来源的β半乳聚糖酶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通过基因组挖掘从Paenibacillus xylanexedens中筛选到一个新型的GH43家族β1,3半乳聚糖酶基因px1,3Gal,序列分析表明其具有糖苷水解酶第43家族(GH43)催化结构域、及FA58C超家族以及Fascin超家族非催化结构域,对该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将拓展对β1,3半乳聚糖酶的认识,并为该酶应用于工业方面筑牢理论根基。
1 材料与方法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60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