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同视角下残疾人社会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以ny社区为例【字数:27619】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文献回顾与概念界定 2
(一)文献回顾 2
1.国外文献回顾 2
2.国内文献回顾 3
(1)残疾人社会服务需求的研究 3
(2)残疾人社会服务供给的研究 4
(3)残疾人自我认同研究 5
(二)文献述评 5
(三)理论阐述 6
(四)概念界定 7
1. 残疾人 7
2. 社会服务 7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7
(一)研究思路 7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8
1. 研究方法 8
(1)访谈法 8
(2)观察法 8
(3)个案研究法 8
2. 研究对象 8
三、残疾人社会服务需求与供给现状 9
(一)自我认同下残疾人社会服务的需求现状 10
1. 基本生活需求 10
2. 专项服务需求 10
3. 临时社会服务需求 11
4. 其他需求 11
(二)残疾人社会服务的供给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现状 12
1. 基本生活帮扶 12
2. 专项社会服务供给 12
(1)就业服务 12
(2)医疗服务 13
(3)教育服务 13
(4)基础设施服务 13
3. 临时社会服务 14
四、残疾人社会服务供需有待解决的问题 14
(一)基本生活救助不足 14
1. 财政投入力度不足 14
2. 社会援助程度较低 15
(二)专项社会服务有限 15
1. 就业帮扶困难 15
2. 医疗服务制度待完善 15
3. 教育服务覆盖面低 16
4. 基础设施供需矛盾 16
(三)自我表达渠道受限 16
(四)服务理念和社会观念滞后 16
五、残疾人社会服务供需问题原因及解决路径分析 17
(一)残疾人社会服务供需问题原因 17
1.社会服务片面化 17
(1)生活补助来源单一 17
(2)轻视个体差异化发展 17
2.调研机制欠完备 18
3.服务人员素质差异化 18
(二)残疾人社会服务供需问题解决路径 18
1.转变服务理念 18
2.建立健全调研机制 19
3.完善选拔和奖惩机制 19
4.引导公众观念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图1 社会服务体系框架 9
表1 Y社区抽样情况 8
表2 20122017年接受社会捐款情况 15
自我认同视角下残疾人社会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
——以N市Y社区为例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基础上不断取得新进展。[1]其中“弱有所扶”这个过去忽略,但是今天也成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和迎接新时代的“关键词”。
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截止2006年4月,我国残疾人数量已经达到8296万,约占总人口数量的6.34%。[2]残疾人群体已经占据我国人口的相当一部分比例,我们有必要充分了解并解决残疾人的社会需求,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实现“若有所扶”,保障残疾人群体的权益,进而维护社会稳定。然而残疾人由于本身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缺陷,在社会竞争中与健全人相比处于劣势,再加上社会环境中存在的不少偏见,比如言语、观念、就业歧视,身体霸凌等,使得残疾人相对于健全人而言面临着更加特殊的社会问题。
社会服务是保障残疾人生活、增进残疾人福祉的重要举措,然而我国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面临着“重生存、轻发展”的问题,着重点仍然是对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上的救助,侧重于维持最低生计,忽略了残疾人的自身建设和实际需求。另外人们普遍对残疾人存在刻板印象,认为残疾人是底层民众,是被援助者,将帮扶残疾人看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忽略了残疾人对社会服务建设的互动与能动反应,导致以往的研究多从供给导向进行研究。近年来,越多的研究从残疾人的需求导向对社会服务进行研究,对残疾人的帮扶理念也从“社会救助”向“以人为本”转变,认识到充分了解并解决残疾人的切身需求是残疾人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能够使残疾人在基本生存保障上进行“兜底”,也有助于维护残疾人的自尊,促进自身的价值实现,。“以人为本”的前提在于残疾人能够认清自身的需求,并将之表达出来,这需要残疾人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基础,因此从自我认同角度出发对残疾人社会服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残疾人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残疾人的社会服务理念从政府和社会救助为主,逐渐转向“以人为本”,意味着从残疾人的自我需求出发,在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和政治诉求等方面满足残疾人的需求。相应地,社会服务导向也发生了转变,过往主要从政府和社会立场出发为残疾人提供定向服务,现在则转向按照残疾人自身需求出发提供其所需要的社会服务。因此想要为残疾人提供合适的社会服务,就必须符合其自身提出的需求,同时残疾人身份的界定应该由残疾人本人来判定,只有本人认同自我属于残疾人,并且根据个人需求提出合理诉求,国家和社会提供匹配的服务,才能实现社会服务供给的合理化、精准化,否则就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残疾人需求得不到满足。
因此本研究首先要确立的是残疾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并进一步对社会服务体系供给与残疾人的需求匹配展开研究:第一,残疾人的自我认同建构;第二,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供给现状以及在残疾人自我认同条件下社会服务的需求现状;第三,社会服务供给与残疾人需求匹配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本项目通过田野调查了解N市Y社区的残疾人需求与供给的现状,运用自我认同理论,从残疾人自我意识和自身立场出发,发掘残疾人的真实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残疾人社会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匹配问题,并从自我认同的角度出发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和相应的优化措施。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ehuixue/606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