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参与护水的机制及其影响研究以s乡贤护水行动为例【字数:14515】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2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国外研究现状 2
2.国内研究现状 2
(三)研究设计 3
1.相关概念界定 3
2.研究对象 3
3.研究方法 4
二、S市乡贤“护水”基本情况 4
三、新乡贤参与乡贤“护水”行动的机制 5
(一)双向动员机制 5
(二)构建自组织机制 6
(三)分层管理机制 7
四、新乡贤参与乡贤“护水”的影响 7
(一)外地新乡贤有效融入乡贤“护水” 7
(二)驻村新乡贤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 8
(三)村民共同体意识逐渐增强 8
五、乡贤“护水”的不足之处及完善措施 8
(一)乡贤“护水”的不足 8
1.村民自治组织治理能力不足 8
2.乡村内生组织发展缓慢 8
3.村民分散化显著 9
(二)乡贤参与乡贤“护水”的完善措施 9
1.健全评选机制,提倡新乡贤文化 9<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br /> 2.完善组织建设,加强创新管理 9
3.强化价值导向,丰富新乡贤文化 9
结语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表1 乡贤信息 4
新乡贤参与“护水”的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以S市乡贤“护水”行动为例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美丽乡村、构建乡村治理体系的号召,乡贤参与农村的建设正好响应了这一号召。2019年1月,S市提出了“乡贤护水”行动,这是在国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响应。根据行动的要求,S市的重点水体都挂牌,分配了责任人。从2017年开始,S市就开始进行“乡贤农村”的行动,通过推荐的方式选出了对农村建设有功劳、德高望重、技术精湛的人才,总数达到了5724位。[1]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扎根在底层、奔波于城乡之间的乡贤,如今的“乡贤护水”行动才得以快速开展。在2018年10月,S市就开始了重点水域的挂牌试点工作,通过几个月的实践,很好地完成了水体情况的排查,构建了完整的护水联动体系。[2]
本文以S市乡贤护水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并且进行了实地访谈,有利于寻求促进新乡贤归心乡村、安心乡村的方案,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的蓝本。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韦伯在《中国的宗教》中指出,中国农村社会是独立于国家的自治共同体,绅权对抗着国家政权。[3]在改革开发之后,大批国外学者对中国乡村治理进行了研究,美国学者爱德华弗里德曼等人是首批来华出访的学者,他们对对河北省五公村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调研,出版了《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该书深入探讨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到 1960 年间华北农村社会的变迁。[4]美籍华裔人类学家萧凤霞(Siu,Helen F.)19761986 年间在广东新会县环城地区作了多次田野调查,出版了《华南的代理人和受害者:乡村革命的协从》,本书以农村社区统治精英为切入点,讲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前后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的变迁,折射出乡村社区与国家政治的互动关系。[5]罗伯持帕特南等认为,社团(社会组织)打破了社会的隔离,人们之间开始相互合作,获得组织技能,开发共同利益,遏制了私人将其欲望和目的置于公共利益之上,因而创造作为民主制度基础的公民共同体,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6]Graeme Smith 以乡村精英为研究主体,通过考察与实地走访十年(20042013)的乡村治理途径,以及分析这些途径对当时乡村治理基层政府治理的影响,针对存在的困境提出升级治理战略与确定精英政治的地位等等对策。[7]Fredrik Buylaert YRamand 通过历史维度与国家发展的角度,深入研究了乡村精英在国家发展与改革中根据社会实际的转变,从而探析乡村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8]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乡贤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费孝通、吴晗认为绅士不包括在任官员,更强调绅士的在乡性,同时包括未入仕者。[9]李建兴则认为乡贤只能是德高望重的人,因为其能做到处事公平,具有治理的能力,因此能够承担治村的责任。[10]近几年,随着新乡贤概念的扩散,新乡贤也逐渐成为研究的重心。吴灿指出新乡贤囊括了当代乡村社会中所有有能力、有道德、有威望的个体,他们有广泛的道德影响力与一定的经济能力和地位,并能带领村民致富。[11]胡鹏辉持有同样的观点:新乡贤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能影响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贤能人士。[12]
新乡贤在当代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张兴宇等认为,新乡贤作为新时代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主体,其在乡村公共事务处理、基层建言献策、助力乡村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13]李金哲通过讲述古代乡贤参与治理时依据的乡约、民俗等来发挥贤人治村的作用及探讨其所发挥的职能,从而引出新乡贤具有完善乡村制度建设和发挥参与公共事务职能之外的经济职能的作用。[14]刘路军、樊志民指出:作为乡村精英的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对乡村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与社会秩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新乡贤能通过自身优势与发挥的功能,促进乡村自发形成、自我维护、自我发展的新秩序。[1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ehuixue/606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