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锦鲤青年网络祈福的表征与意义【字数:18168】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文献述评 2
(一) 锦鲤文化的产生 2
(二) 网络锦鲤形象变迁 2
(三) 锦鲤文化的成因分析 3
二、 研究设计 3
(一) 理论框架 3
(二) 研究思路 4
(三) 研究方法 4
(四)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4
三、 “锦鲤祈福”的形式及变迁 5
(一) 锦鲤祈福的形式 5
(二) 锦鲤祈福的新趋势 5
四、 “锦鲤祈福”的参与类型 6
(一) 随波逐流的转发 7
(二) 积极热情的创造 8
(三) 网络资本的裹挟 9
五、 锦鲤祈福的意义解读 10
(一) 现代人的偶像崇拜 10
(二) 传统祈福形式演化 11
(三) 资本流量运作结果 11
(四) 疯狂背后的理性 11
六、 结论与思考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表1: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4
表2:锦鲤转发类型 5
表3:锦鲤大王获得打赏来源及参与形式 6
“召唤锦鲤”:青年网络祈福的表征与意义
引言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大众娱乐提供了许多可能。它不仅颠覆甚至重新书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通讯方式,还会影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从而会以更新的角度去认识和看待世界。随着手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机更新换代和使用人数的增多,移动互联网时代又渐渐地取代了PC互联网时代,而青年群体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力群体。由于青年群体“通常处于现有社会结构的边缘,在社会的组织结构和话语结构中缺少基本的权力”[1],因此青年群体在掌握着移动互联网娱乐的同时,也衍生和创造出了许多属于青年群体的亚文化,甚至对原先的文化也进行了再造和传播。所谓亚文化主要是通过风格化的另类符号对强势文化或主导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认同的附属性文化,具有抵抗性、风格化、边缘性等特点。[2]
从2018年开始的召唤“锦鲤”就是最近的亚文化热潮之一。召唤锦鲤指的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转发杨超越,躺着也能赢”、“转发信小呆,下一个锦鲤就是你”等讯息。尤其2018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开展了一个抽奖活动,抽中的人为“中国锦鲤”,吸引了300多万次转发。“锦鲤”立马走红,成为“好运”的象征。网络上掀起了转发配有“锦鲤转运”“锦鲤祈愿”“锦鲤还愿”等文字的锦鲤图像的热潮。[3]
本研究所关注的“锦鲤文化”是众多在移动互联网场景下产生的青年亚文化中一种类型。它仍旧是以青年为主体,以移动互联网为场景依托,在符号学为象征意义的背景下,并且伴随着传播学理论以表达青年的某种目的而兴起的新兴青年亚文化,具有场景传播下的符号学意义。因此本研究将通过质性研究去深入了解“召唤锦鲤”这一网络热潮是如何产生的,这一现象具有怎样的表征及内在的意义,以期去了解当代青年的处境以及他们是如何置身亚文化并参与亚文化的传播与创造的,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文献述评
我国对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在21世纪初才逐渐成为热点,主要表现为两大研究方向:一是对西方青年亚文化的理论的介绍,尤其是对伯明翰学派“风格”“仪式抵抗”等研究范式的介绍;二是将当下中国的“另类”文化现象,如恶搞、粉丝、御宅现象等至于青年亚文化的分析框架中,探寻其意义表现。[4]
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强调了青年亚文化的边缘性特征,另一方面却将青年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广泛性适用性概念套用于各种文化现象中,最终使得这一概念呈现出泛化、空虚话的趋势。[4]随着网络媒介为中国当代各种青年亚文化的外来接受、全面转向、本土生成、发展和迅速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式、无边界、多媒介的物理空间和相对平等、自由、开放的精神空间[5],开始催生了新的亚文化形式。其标识性表象包括网络语言文化、网络表情包文化、恶搞文化、粉丝文化、佛系文化等,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解构中网络世界里青年群体的猎奇心理、追求刺激的生活态度。网络青年亚文化既是青年自由创造的文化空间,也对青年的价值观起着形塑的作用。[6]网络锦鲤文化的兴起就是其中一种,“锦鲤”依托商品营销、综艺真人秀等网络场景迅速发展成为继传统幸运涵义的新符号代表,在青年群体的网络交流中再造成为新的社交文化。国内关于锦鲤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部分,对锦鲤文化由来的介绍及其文化涵义的发展过程,对锦鲤现象的原因描述,并从符号学、狂欢理论、从众心理和社会认同等理论层面讨论了它在传播学和社会学中的意义。
锦鲤文化的产生
“锦鲤文化”最初产生于日本。中国锦鲤文化是全球化的日本锦鲤文化与中国本土吉祥文化相融合的结果,属于“第三种文化”现象。第三种文化,[7]本质上是第三种文化即文化杂糅的结果,锦鲤文化也经历了一个由“物”到“人”的形象转变过程,以“真人锦鲤”为节点获得广泛传播。在日本,锦鲤作为文化的复合体,具有三种意义。一是锦鲤的文化象征意义,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构建代表;二是锦鲤的生产文化;三是锦鲤的品鉴文化。“中国锦鲤”是一种新兴的民俗文化,是日本“锦鲤文化”中国化的产物。它萌发于现实世界,源于两国人民“中国锦鲤”是一种新兴的民俗文化,是日本“锦鲤文化”中国化的产物。它萌发于现实世界,源于两国人民对“鱼”的喜爱之情,同时又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迅速传播,成为一种聊以慰藉的网络流行文化,往往用以代指“独宠于一身的幸运儿”。[8]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ehuixue/606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