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就业补助支出的地区比较研究基于河北甘肃和云南三数据【字数:19730】

2024-11-02 14:0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引言 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就业补助资金基本概况 2
(一)就业补助资金内容 3
1.概念 3
2.来源及使用范围 3
(二)就业补助支出政策及中央安排资金变化 3
三、 就业补助支出的地区比较 5
(一)地区就业补助支出规模比较 5
(二)地区就业补助支出力度比较 6
(三)地区就业补助支出结构比较 7
1.个人和单位的补贴支出和公共就业能力建设补助支出 7
2.积极就业促进类支出和消极保障类支出 8
四、 就业补助支出差异的原因分析 8
五、 结论及对策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我国就业补助支出的地区比较研究
——基于河北、甘肃和云南三省数据
摘 要
当前我国仍处在就业需求高峰期和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期,为稳定整体就业形势,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创业补贴政策,补贴资金来源于就业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创业补贴等项目。由于不同发展水平的省份之间就业财力保障的不均衡等因素,各省就业补助支出存在着差异。本文手动收集了20162018年河北、甘肃和云南三省就业补助年度预决算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详细比较了三省就业补助支出的规模差异、力度差异和结构差异等情况,并对影响地区就业补助支出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目前就业补助支出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究在目前国家积极促进和扩大就业的态势下,如何优化就业补助支出结构,促进就业补助资金的规范管理使用,从而充分发挥出就业补助资金促进就业创业的作用,保证国家就业政策的落实。
引言
通过文献梳理,不难发现国外对就业补助的研究开展较早,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其中对财政政策促进就业方面的研究比较集中。国内政策部门和学术界对就业补助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切入:第一,在宏观和理论层面讨论就业补助的政策体系和资金管理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运行状况等;第二,在微观和实证层面考察各省市就业补助支出的执行情况和区域差异等。总体而言,国内外对就业补助的相关研究较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关于就业补助政策及其实施情况的研究。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我国就业补助政策仍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在政策设计和执行过程中都存在一定问题。黄涵数[1]从就业补贴政策的理论依据和以无锡市区以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为主的“两项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出发,对政策效应加以分析,指出了问题所在。严小庆[2]则基于上海市的实践,对就业投入保障机制和预算管理进行了研究,其中涉及到上海市就业补助资金的投入规模及其功能介绍,还针对性地指出了该市就业补助资金支出范围有待厘清。
第二类是关于就业补助效应及影响的研究。王阳[3]采用岭回归估计方法对劳动就业创业服务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估计,认为公共财政就业支出对就业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关系。李娜、袁志刚[4]认为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加能够刺激就业,其中就业补助支出对“总供给方面”的影响要直接得多。张长浩[5]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就业补助支出”在影响机制方面的不同,并论证了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通过不同机制对就业与失业产生的影响在性质上存在差异,特别分析了市场分割条件下“就业补助支出”支持的积极就业政策可能产生的低效率。在调节各收入阶层就业差异方面尤为突出,杨晓妹、王有兴[6]指出积极就业支出调节效果并不理想;消极就业支出却是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主因。在补贴作用方面,Axel[7]认为,就业补贴最好被理解为一种多功能工具,可以作为实现不同分配目的的手段。Hyejin和Jungmin[8]则通过综合控制法,评估了就业补贴作为应对严重衰退措施的有效性,并认为就业补贴对就业影响的幅度很小,但这种影响在项目结束后仍然存在。
第三类是关于就业补助责任界定的研究。陆草[9]强调,当前失业保险基金与就业补助资金在支出项目内容上存在交叉,适用对象上存在重叠,不是支出主体划分的问题,实为两者就业责任合理边界问题,而就业补助资金的就业责任不应试图转嫁给具有公共基金性质的失业保险基金。严小庆[2]同样也指出目前两项资金在支出项目和范围方面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资金支出边界不清晰, 给各类资金支出绩效目标的确定、预算决策、资金管理都带来不利影响。
第四类是关于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和监督的研究。国内学者多集中于这部分的研究,包括资金分配模式研究、对资金管理的问题研究、绩效评估研究、监管保障和风险控制研究等。在资金分配方面,甄晓焕、詹玉巧、许文兴[10]等人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福建省级就业专项资金的横向和纵向分配下达情况,以探讨资金合理化分配模式,打破传统分配模式的分项限制,由“碎片化”向“整体化”支付转型。在资金管理方面,刘慧[11]提出新时期就业补助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使用效益低、预算执行率低、审核难度加大和绩效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亟需加以改进和完善。在绩效评估方面,王巧义[12]从现状分析、问题梳理和制度安排三个方面对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作了较为翔实的阐述。王嘉嘉、侯雯琰和赵丽君[13]针对包头市就业创业补助资金投入,构建补助资金绩效评价体系,采用DEA方法对包头市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绩效进行了评价。杨录强[14]则从就业专项资金的投入、过程、产出、效果四个方面筛选指标, 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 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就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监管保障和风险控制方面,杜蓉[15]对目前运行模式下就业补助资金监管的难点进行了研究,从预防风险的监督提出了就业补助资金监管的思考和建议。此外,有些学者基于其他学科知识储备研究了其他相关内容,如就业专项资金补贴审核系统研究与开发[16]、法律制度的完善[17]。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ehuixue/60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