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耕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基于耕地资源优化的视角【字数:10236】

2024-11-02 14:2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文对南京市耕地资源进行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归纳出制约南京市耕地资源安全发展的因素,为提出耕地资源优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南京市耕地生态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本文结合南京市区域环境及耕地利用特点,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南京市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求出南京市耕地系统生态综合安全值,对2010-2018年间的南京市耕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的压力安全值呈波折起伏、总体下降的趋势;系统状态的安全值总体波折下降,有上升趋势;系统响应安全值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除2010-2011年耕地生态安全不安全外,其余年份南京市农田生态安全处于基本安全级或非常安全级。南京市的耕地生态安全总体上是有保障的,呈安全状态,但受压力和状态子系统的限制,南京市的耕地资源仍需进一步合理优化,需加强耕地生态安全建设。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3
(一)研究区概况3
(二)数据来源3
二、研究方法与评价过程3
(一)研究方法3
1.PSR模型 3
2.熵权法3
(二)评价过程4
1.构建判断矩阵4
2.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4
3.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4
(1)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4
(2)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wj4
4.计算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5
5.安全评价的等级划分 6
三、结果分析7
(一)耕地生态安全压力系统分析7
(二)耕地生态安全状态系统分析7
(三)耕地生态安全响应系统分析7
(四)耕地生态安全系统综合分析7
四、结论与建议8
(一)本文的主要结论8
(二)建议8
1.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耕地流转机制 8
2.强化耕地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生态农业 8
3.保护和拓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展后备耕地资源,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 8
4.加强农民对耕地生态安全的保护意识 8
五、讨论9
致谢9
参考文献9
图1南京市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图5
表1 南京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4
表2 南京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权重5
表3 南京市耕地资源生态综合安全指数值5
表4 南京市耕地生态安全质量区间6
表5 南京市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特征描述6
表6 20102018年南京市耕地生态安全质量安全分级6
南京市耕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基于耕地资源优化的视角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生态安全研究是现在资源、环境和生态科学领域的一个前沿领域和重要活动,要对生态安全作深入的研究,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价。土地是国家和人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土地安全是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是土地资源的核心,也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原料;耕地资源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基础,与农民的利益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耕地资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本课题通过运用适当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分析南京市近9年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分布规律,归纳出南京市耕地资源安全面临的挑战,为提出耕地资源优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外学者如Lonergan等早就开始发展和宣扬生态安全的概念,论述了环境、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国外发展饮酒的重点是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概念、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可视为与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相关,然而,关于耕地生态安全的研究却很少。国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如哥伦比亚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性评估,在地域尺度上确立生态安全性评价指标系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采用综合水生系统模型对有害化学品给河流、湖泊和水库造成的生态风险进行系统评价;选用恢复力、活力、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等8项指标评价生态系统健康;最重要的影响评估是美国环境保护署在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的环境监测和评估项目,该项目在区域和国家两级对环境资源状况进行了大规模评估,并预测长期趋势,然后进行州域和中小型环境监测和评估。[3][4]
吴大放将我国耕地生态安全研究大致分为3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98年“三江”特大洪灾、2000年北方沙尘暴之后,专家学者先后开展了有关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研究,为初始研究阶段;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彭补拙等专家学者先后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行了实证分析,为发展研究阶段。目前,随着人们对耕地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对农用地资源安全问题也进行了单独的研究,并与此对应开展了一系列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和模拟预测研究,可视为全新研究阶段。[5]这个时间分段在现在看来仍然适用。
耕地生态安全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各国研究者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描述。杨京平(2002)等国家级研究人员指出,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是指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保护耕地资源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结构,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6]与国家(地区)或区域的其他保障体系比较,耕地生态安全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通过对朱红波农业资源社会经济特征的分析,认为农业生态安全具有公共性、动态性、战略性、潜力性和战略性等特征。[7]评价尺度大致上可分为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生态安全包括多重尺度,对农田生态安全程度的认识、理解耕地生态安全的尺度,是有效评价农田生态安全和建立土地生态安全体系的前提。[8]
目前,我国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正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发展。定量评价有助于确定农用地的环境安全状况、范围和水平,从而增加对耕地环境安全进行测度和利用的机会。生态安全评价常用的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指数法、系统动力学法、生态承载力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等。[9][10]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一般方法有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暴露响应分析指标体系、景观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其他指标体系。以上指标体系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将以上指标体系进行整合,构建以生态学和土壤学为基础,兼顾社会、经济和景观信息等多因素的综合指标体系将是未来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方向。[10]
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人们发现现状和历史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已不能满足人类的社会需求。因而,开展耕地生态安全模拟和展望研究已成为一种肯定趋势。为适应社会实践的需求,我国学者提出了农用田生态安全预警的概念,即在农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农田生产开发利用的生态后果、农田生态环境变化以及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评价、展望和报警。[1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606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