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稻鸭共作系统的物质积累转运和效益分析【字数:9947】

2024-11-02 14:2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3
1 材料与方法5
1.1 实验地点 5
1.2 实验设计 5
1.3 测定方法6
1.3.1 叶绿素含量6
1.3.2 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含量6
1.3.3 产量测定6
1.4 计算方法6 1.5 数据的处理分析6
2 数据分析7
2.1 水稻产量构成7
2.2 水稻群体物质积累7
2.3 光合作用8
2.4 氮素利用效率8
3 结果与分析9
3.1 结果分析9
3.2 光合作用的提高分析9
3.3 水稻群体的物质积累及转运分析10
3.4 水稻群体的氮素积累、转移和氮素的利用效益分析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稻鸭共作系统的物质积累,转运和效益分析
摘要
目前在我国约有六成以上的人口以食用大米为主要的食物,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增长,百姓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变得更加重视粮食与食品的安全问题,安全性强、没有污染的农副产品也变得越来越多,也为了发扬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水稻栽培当然也需要响应号召,在这种需求的背景下,稻鸭生态养殖技术应运而生,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稻田生态型农业模式。由于鸭子在水稻田里不分日夜地活动,可以对土壤的肥力产生积极影响,所以稻鸭共作受到了大力的推广。在通过与常规水稻耕作方式进行了系统的对比试验研究后发现,除了土壤里速效磷的含量外,稻鸭共生模式也使水稻田里的钾含量、碱溶氮、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常规耕作方式下的水稻田,而且在部分生育期里土壤的养分含量特征还存在显著差异。绿色的,可持续的循环生态型水稻栽培模式与管理体系可以将资源的价值进行最大地利用,通过使用稻鸭共作的生态链,农民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对于化肥与农药地使用和污染物地排放,从而提高了水稻的食品安全性,稻鸭共作,这种养殖和种植相互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结合的新型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并且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态种养模式,有着一定的生态效益。
本文也旨在通过与常规水稻栽培进行稻鸭共作种植对比来探究水稻物质的积累量,和其转移量与效率,并通过调查研究及实验来检测水稻在抽穗期及其后20天的水稻叶片spad值来测量其叶绿素的含量,并检测水稻在抽穗期与成熟期期间的氮素量和氮素利用率等数据,对这些数据与水稻产量构成的关系进行分析。
引言
稻鸭养殖模式在中国农耕文化中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农户们驯养野鸭来进行农业生产从春秋时期便开始了。在我国的明清两朝逐渐形成了稻田养鸭的共生模式。鸭子养殖与水稻种植产生有机结合,在稻田中利用鸭子游泳、嬉戏、找食等活动,以及鸭子自身的新陈代谢,比如鸭子的排便和鸭子的唾液等,这些活动使稻田的模式从“静态”变成了“动态”模式,从而改变了水稻的生长环境,使稻田里的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变得更加丰富,也侧面减少了生物灾害的发生,让稻田生态系统变得稳定,最终使水稻和鸭子互惠互利。
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主要是用鸭子来进行蝗虫的防治,初步形成技术是在明清时代[1],我国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进行推广和实验[2],但是由于无法有效的处理鸭子在放牧期间,对秧苗的踩踏,和后期会对稻穗进行啄食,并且鸭子在稻田中无法获得足量食物,以及农药和化肥会对鸭子的生长环境造成影响,还有当时对鸭子的防疫技术尚不成熟等[3]多方面原因加之各地方政府及农民重视度不够而作罢。国外方面则日本为第一个完善我国稻鸭共作系统后,加之其先进技术而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并推广的国家[4]。由于其技术所带来的,显而易见的经济及生态价值,从而使得稻鸭共作技术在亚洲得到大力追捧,韩国和越南分别在1993年和1992年引进稻鸭共作技术并进行了试验和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随后风靡亚洲,在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等国家也相继得到了推广和认证[5]。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绿色的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深入人心,稻鸭共作这种生态农业方式也越来越深入人心。稻鸭共作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的病虫害、并且也可以减少对于稻田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还可以清除稻田里的杂草,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67],也是我国对于传统农业的承袭和开展。稻田养鸭技术始终是以培育优质的水稻为中心,以稻田生产为根基的一种有机的农业生产模式。其生产的特点是将家鸭进行野养,是一种通过种植与养殖结合来进行生产绿色无公害的稻鸭产品的多方位立体水稻田种植养殖体系[8]。稻鸭共作系统通过鸭子对稻田中的杂草和有害的昆虫进行清除和捕食,从而来达到减少对水稻田中施用的除草剂与杀虫剂等化学产品的量,并且可以以鸭子日常排泄的粪便来减少和替代所施的化肥量,另一方面鸭子会在稻田中进行日常活动,而这些活动,比如戏水等,会达到稻田混水的效果从而来激发,刺激水稻的生长。用这种办法来实现田中养鸭,鸭子护田,惠鸭惠田的互利共生环境[9]。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606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