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簇毛麦异染色体系的分子标记鉴定【字数:9349】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4
引言4
1材料与方法6
1.1实验材料 6
1.2实验方法 6
1.2.1 DNA提取6
1.2.2 引物筛选和材料鉴定7
1.2.3 染色体臂传递率的计算7
1.2.4 白粉的病离体鉴定7
2 结果与分析8
2.1引物的筛选和引物组合体系的建立8
2.2双二倍体材料分子标记鉴定结果10
2.3 BC1F1和F2材料分子标记鉴定结果11
2.3.1不同染色体臂的传递率11
2.3.2 同个系材料中染色体臂的传递率11
2.4 白粉病抗性的离体鉴定结果12
3 讨论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小麦簇毛麦异染色体系的分子标记鉴定
摘要
小麦遗传基础的日益狭窄使得小麦对外界胁迫更加敏感,抗病虫能力大大下降,对小麦生产造成较大威胁。小麦近缘物种保留了大量抗逆抗病基因,因此,将小麦近缘物种中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对丰富小麦遗传基础和培育优良抗病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验筛选了多组不同簇毛麦染色体臂的引物组合,对小麦—簇毛麦异染色体系后代进行分子标记初步鉴定,发现大部分双二倍体染色体组存在较完整,少量双二倍体染色体臂缺失较严重;另外F2材料的染色体臂传递率远高于BC1F1材料,而两种材料中2VL、7VL、1VL、2VS、5VS等染色体臂传递率较其他染色体臂的传递率更高,尤其是来源于簇毛麦16HZP9、16HZP8和16HZP10的染色体传递率较高。对小麦—簇毛麦异染色体系进行白粉病离体鉴定,发现部分携带簇毛麦16HZP9的6VS染色体臂的材料表现感病;而部分不携带6VS染色体臂的材料离体鉴定却为抗病,表明簇毛麦在抗白粉病基因位点上存在遗传多样性。
引言
前人对小麦近缘植物的成功利用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材料鉴定方式从表型鉴定、细胞学鉴定在发展到便捷快速的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加速了育种工作的进程,通过将小麦近缘物种优良基因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导入小麦中,解决了许多产量低、品质不好、病虫害肆虐的严峻问题。本实验室创制了一批小麦—簇毛麦异染色体系作为小麦育种可利用的中间材料,为了明确这些材料的染色体存在情况,本实验设计了分布在簇毛麦1V~7V染色体臂上的多对引物,通过扩增不同片段大小的分子标记组合,提高材料鉴定的通量;同时结合异染色体系的表型鉴定,对各染色体臂存在情况和抗性数据进行分析,以寻找优良基因。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所鉴定的双二倍体材料部分为20172018年加倍后产生的第二代(加倍方式有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和自然加倍),另一部分为20182019年自然加倍后得到的后代。BC1F1和F2材料的母本为硬粒小麦品系A1286,父本为16HZP1、16HZP5、16HZP8 、16HZP9、16HZP13、16HZP10、16HZP12、16HZP11八种不同簇毛麦品系,轮回亲本为普通小麦品种06Y86,均由大学细胞遗传所提供。BC1F1材料为两亲本杂交产生的单倍体直接与普通小麦06Y86完成两次回交后的子代,F2材料为杂交后得到的单倍体与普通小麦再次杂交之后自交得到的子代。
实验使用的引物为实验室已设计的簇毛麦1V~7V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表11)。
表11 Indel标记的引物信息
Table 11 information of Indel molecular marker
引物名称
左引物(5→3)
右引物 (5→3)
长度(bp)
位置
1V601
GCCTCCTGTACATCTCCGTG
CCAGGCTGAACCCAACTTCT
338
1VS
1V951
ACTCCTCTGTGCGTGTGATG
CCAAGCGATTCGATGCCATG
434
1VS
1V452
GCTGCAGACACCAACAGTTG
CAGCTCTCGAGTTGCATTGC
407
1VL
1V254
TTGGCATCTTTATCCGAGAG
TATTCCAACACTGGTCATCTG
420
1VL
2V296
ACCTGTGACGTTGAAGATTGC
GGTTAAATAAGACGCCACATGC
200
2VS
2V35
GGATACAGTGGTGCCATCCC
TGCCCAGCGTTGAAAGAAGA
343
2VL
3V782
CGAGAGGGCTTCACGAACTT
GCTGAACGTGAAGACCTGGA
306
3VS
3V77
ACAATGAGCCGCTCTTTCCA
GGCCATGACTCTGTTGAGCA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606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