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接受农业生产性服务意愿及影响因素【字数:12540】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导论1
(一)选题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1.理论意义2
2.现实意义2
(三)研究方法2
(四)技术路线3
二、文献综述3
(一)小农户发展现状3
1.受教育水平低3
2.劳动力不足3
3.生产经营条件差4
(二)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4
2.经费不足4
3.经营性社会化服务亟待规范4
(三)小农户接受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影响因素4
1.小农户的内部结构4
2.技术诱导因素4
三、样本数据5
四、模型构建与样本分析6
(一)相关性分析7
(二)计量分析8
1.模型设定8
2.计量结果及解释8
五、结论9
六、政策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小农户接受农业生产性服务意愿及影响因素
引言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扶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持小农户,提升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能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在此背景下,深入了解小农户生产和农业生产性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依据农业生产性服务的现有模式和小农户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分析影响小农户接受农业生产性服务意愿及影响因素,帮助有效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规模化发展,更好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我国农业发展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难题,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更加有效的思路。现如今我国的农业发展中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严重下滑,而生产成本却不断提高,这使得增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显得尤为关键。二是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些地区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这就导致了农用耕地的质量不断下降。三是由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使得我国的农产品价格越来越高,逐渐失去了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四是我国农业产业链还有待健全,我国农业产业价值以及农产品安全问题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普及农业生产性服务在小农户中的推广,加快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进步能够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帮助。
2.现实意义
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帮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小农户深入了解并且接受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可以帮助其自身快速发展并且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只有加大农业生产性服务在小农户群体中的推广范围和应用范围,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要加大对引导和扶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使其成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的坚实基础。
小农户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农业经营主体,因此,农业生产性服务需要将小农户视为重点发展的服务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并明确农业服务主体和小农户之间的各种关系,创新各种各样的服务方式来满足由于生产方式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的小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不同需求 [4]。目前我国各类涉农服务平台迅速兴起,通过各类优质的农业服务帮助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
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也可以帮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进行衔接。农业生产性服务还有一种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参与小农户的生产经营,掌握更多关于其恒产经营的信息,了解其运作方式,更加有利于向农户传递生产技术助其提高生产能力和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水平 [5]。
(三)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借助学校图书馆、电子网络数据库等查阅国内外相关的学术期刊、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料,了解小农户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研究现状和已有成果。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利用logit回归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小农户接受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为农业生产性服务在小农户中的推广提供可参考的发展方向。
(四)技术路线
二、 文献综述
(一)小农户发展现状
1.受教育水平低
由于小农户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因此他们对国家政策依赖性高,自身动力不足,他们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是如何获得更多的补贴、如何享受更好的政策,反而忽略了规划自身产业的发展、如何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如何提升产品质量等其他方面的问题[6]。他们的商品观念和意识较为欠缺,满足于自给自足。另外,相比于互利共赢,他们更注重于自身利益,相互合作观念有所欠缺,难以协同发展, 阻碍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2.劳动力不足
由于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从而导致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程度不断加剧。对绝大多数小农户而言,他们的土地经营规模相对比较有限,因此他们靠农业生产所能获取的收入也有限,而外出务工从事非农行业获得的收入往往更高一些,因此大部分小农户家庭中的青壮年和具有更高受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往往外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要素得不到保障。这就使得农业经营粗放的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导致很多地区的小农户出现弃耕罢种的现象,同时,这种现象又大大加剧了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这与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背道而驰[7]。
3.生产经营条件差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60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