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户参与行为研究【字数:12732】

2024-11-02 14:2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农户是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最广泛的群体,探究其参与行为,对项目的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社会资本为视角,通过社会信任、社会规范、社会网络三个维度,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江苏省淮阴区的农户样本,探究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参与行为受到社会资本一定的影响,不同维度的影响效果不同,其中社会网络产生的影响最大。基于此,本文提出完善项目流程机制,开拓信息流通渠道;健全政策法规,保障利益需求平衡;联结村委会与自组织,构建多层关系网络;倡导文明乡风,营造良好社会规范等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导论 1
(一)研究背景 1
1. 理论意义 2
2. 现实意义 2
(三)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1. 研究目的 2
2. 研究内容 2
(四) 技术路线 3
二、文献综述 3
(一)增减挂钩项目农户参与内涵 3
1.参与意愿 3
2.参与程度 4
3.参与机制 4
4.参与行为 4
(二)农户参与行为分析方法 4
(三)农户参与影响因素 4
1.农民特征 4
2.项目特征 4
3.社会资本特征 5
(四)文献评述 5
1.研究的不足 5
2.下一步展望 5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
(一)理论分析 5
(二)研究假设 6
1.社会信任 6
2.社会网络 6
3.社会规范 6
四、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7
(一)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7
(二)变量选择 7
五、结果与分析 8
(一)概况介绍与数据来源 8
1.淮阴区概况 8
2.数据来源 8
(二)模型运算结果及分析 8
六、结论与建议 9<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br /> (一)结论 10
(二)建议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户参与行为研究
引言
一、 导论
(一)研究背景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众多而人均耕地面积少,多数普通农户难以依靠基础的农业生产活动保障生活水平,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更为其添上阴霾,土地沙漠化、盐碱化、肥力严重下降等现象层出不穷,土地破坏形势严峻。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量农用地被闲置荒废;同时,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对土地利用的意识还不够深入,土地规划多有不合理之处,多以侵占耕地面积为代价扩张城市建设,造成了大量土地浪费、土地利用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1]据国家土地资源统计公报公示,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年均减少超过数十万公顷,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损失,同时也带来了“空心村”、“留守人群”等影响广泛的社会性问题。
为保障各地区耕地红线,协调城乡用地矛盾,政府于2006年出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协调整治城乡建设用地,据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年均增长值达二三十余万公顷,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有效推动了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进程。
增减挂钩项目已经开展十多年,政府也陆续出台系列有关农村建设的政策及制度,积极助力农村发展,推动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但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农户的参与情况依旧不理想,项目中农户利益的增减自实施以来便颇有争议,农户参与流于形式,流于浅表,缺乏清晰的自我意识。[2]该项目是我国的一大特色项目,国外有关土地整理、城镇规模扩张、土地复垦等方面的研究对我国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国外的土地整理项目十分注重农户参与的重要性,多名学者指出,农用地整理等项目的成功关键在于公众是否愿意参与以及是否愿意付出努力。[3]自1960年起,德国和瑞士等一些国家在宪法和其他民主制度的保障下逐渐产生了公众集会、公民投票和政治选举等多种多样的公众参与方式,拥有大量的公众参与实践经验。[4]1922到19801990年代,美国提出公众参与国土规划的新概念,展现了一种新的规划者和政府决策者之间关系的主张。[5]德国方面则由参与者组成联合会执行土地整治,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支持农户参与,其他部门及社会公共利益组织等也有参加土地整治的义务和权力。[6]我国国内多项研究同样表明,于城乡建设中,提高农户参与城乡建设项目水平,保障其参与权、知情权、收益权,充分实现农民话语权,才能有效提升其参与建设项目的意愿,持续推动城乡统筹建设,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利益,实现农民当家作主,以城镇带动周边农村协调互助,达到共同繁荣的目的。[78]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其理论基础及运行机制较为粗糙简略,特别是对于农户参与的机制体系并未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多项责任权属界限不明晰。而研究增减挂钩项目中农户参与的行为机制、影响因素等可以丰富当前增减挂钩项目的理论体系,完善建设新农村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融会贯通项目进程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以此能够更好地指导今后项目实践工作,把握项目内涵,保障实际实施工作不流于形式。
现实意义
通过对农户参与增减挂钩项目行为的深入研究,揭示当前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户参与不深入、时效短、不积极等情况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利于帮助政府制定和完善农户参与的行为机制、操作程序,以缓解当前阶段农户参与问题。
研究目的与内容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农户参与行为为切入点,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分析对象,从农户有效参与项目的申报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后期管护四个阶段的行为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因素,针对该部分因素制定合理的策略以提升农户参与水平,推动增减挂钩项目的高效开展。
研究内容
本文计划联系实际情况,以定量+定性的方法,了解影响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户参与行为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主要内容如下:
(1)增减挂钩项目农户参与行为
从申报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后期管护四个阶段深入研究分析农户参与行为。
(2)增减挂钩项目农户参与行为影响因素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60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