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角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研究【字数:14492】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研究3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3
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
2.农产品 3
3.农产品质量安全 3
(二)理论研究3
1.农业生产的外部性 3
2.农业生产主体行为3
3.可持续发展理论 3
二、文献综述3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革4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4
1.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4
2.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5
(三)文献评述5
三、研究地区概况6
四、供给侧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分析7
(一)总体概述分析7
(二)部分样本数据分析8
1.农产品生产者特征分析 8
2.化肥农药使用情况分析9
3.农用机械及水利设施情况分析 10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11
致谢 13参考文献 13
供给侧视角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多样化、国民的营养状况以及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人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们的生产生活、身体健康联系紧密,影响人们的切身利益。但是中国农业发展却遭遇瓶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关键环节,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是实现农业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结合国情、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势在必行。在当前国家经济转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但在实际生活中依然存在者农产品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无法解决将直接影响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乃至社会稳定。本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通过对供给侧视角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能够提高南京市、江苏省乃至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推动农业现代化,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时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程度,为江苏省“提质量、树品牌、增效益、促发展”工作目标的提供理论支撑,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依据,上限推动南京市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本研究是通过文献研究,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法规条例,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国家政策法规以及江苏省南京市的相关细则等,较为系统地了解当前供给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具体内容;利用国家统计年鉴以及江苏省统计年鉴、南京市统计年鉴和政府网站查阅相关数据,了解南京市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等相关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江苏省南京市供给侧视角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研究提高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尝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最终为提高南京市乃至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出贡献。
为了完成研究目标,本研究主要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性和及定量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查询南京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宏观统计资料,以及国家发表的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资料,对当前所获得的资料以及数据的认真研究、分析和整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以及供给侧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详细阐释、归纳与总结,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同时通过比较分析近年来供给侧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因素,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对当前南京市农业发展以及供给侧视角下影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系统全面的结论,为提高江苏省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路线图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研究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指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2015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国首次提出并强调了要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上也指出要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对农业农村工作作出全面安排与部署。
2.农产品
农产品是指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高粱、稻子、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国家规定出具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3.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保障农产品供应的充足稳定和所有人获得满足生活和发展所必须的农产品,[1]二是指农产品的可靠性、使用性和内在价值,包括在生产、贮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形成、残存的营养、危害及外在特征因子,既有等级、规格、品质等特性要求,也有对人、环境的危害等级水平的要求。
(二)理论研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60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