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马鞍山主城区茶叶销售的影响基于对本地零售商的调研【字数:12848】

2024-11-02 11:2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4
1材料与方法7
1.1研究对象的选取7
1.2文献资料法 7
1.3问卷调查法 7
1.4统计分析法 7
2结果与分析7
2.1描述性统计分析7
2.1.1茶叶零售市场基本分析7
2.1.2消费者偏好分析 9
2.2疫情对茶叶零售影响的分析9
2.2.1疫情对销售茶类的影响9
2.2.2疫情对茶叶销量的影响10
2.2.3疫情对茶叶价格的影响11
2.2.4疫情对春茶总利润的影响12
2.2.5疫情对顾客群体的影响13
2.2.6疫情期间的替代销售方式13
3讨论14
3.1本地茶叶市场14
3.2消费者偏好15
3.3茶叶供给与进货15
3.4茶叶销售与价格15
3.5零售商网络销售及建议16
致谢16
参考文献16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马鞍山市主城区茶叶销售的影响——基于对本地零售商的调研
引言
(1) 研究背景
安徽省是中国重要的产茶大省,与长三角经济区相邻,地理条件优越;气候条件属于温带气候向亚热带气候过度的类型,比较温和,降水量适中;安徽境内有着较广的低山和丘陵的分布,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适合茶树的生产。[1]因此安徽省是茶叶生产消费的大省,其中产茶最多的地区为皖南山区,中国十大名茶中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和祁门红茶就来自于皖南山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祁门红茶更是具有很大的海外市场。除了皖南山区,安徽其他地区均有本地的名茶,如江南丘陵区泾县的汀溪兰香,皖西丘陵区的六安瓜片等,这些茶在本地均有良好的销售市场。
据粗略统计,安徽省有茶园205万亩,超过7000家茶叶企业,500多万相关从业人员;[2]安徽省内茶叶公用品牌有着较好的知名度,其中黄山毛峰的知名度高达94%,其他品牌如六安瓜片、祁门红茶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的知名度也超过了70%。然而本省的茶叶品牌知名度却较低,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品牌“谢裕大”只达到了59%,。[3]由于生产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缺乏龙头企业,本省茶叶品牌呈现了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的特点。
马鞍山市是安徽省地级市之一,地处安徽东部,苏皖交汇地区,同时属于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和长三角城市群。本市茶园面积超过万亩,主要分布在含山县和花山区墣塘等地,据粗略统计本市茶叶年产量34万公斤,鲜茶约135万公斤,年产值达七千多万元,工厂与茶叶品牌主要集中在含山县。马鞍山市主城区为花山区和雨山区,是市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区域。茶叶零售商在主城区很常见。
(2)研究目的
通过查找文献和阅览网络数据,可以发现关于本人所住地马鞍山市茶叶市场的资料非常有限,前人尚未开展过针对本市有关茶产业的研究。因此通过本次研究,首先可以了解本市茶叶市场,包括商铺数量、商品种类、商品价格、货物来源、消费者偏好等信息。本市未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但各行业的在Covid2019疫情管控期间受到了明显的冲击。春节期间一直到二月份,本市居民均秉持着尽量不外出不聚集的原则,大多数零售行业商铺销售几乎为零。通过调查微观层面各个零售商店铺的经营情况,了解疫情对本地茶叶零售的影响程度;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疫情前后本市茶叶零售利润的差异;通过访谈,了解茶叶市场从业人员对于疫情前后茶叶市场变化的看法,分析变化的原因。 (3)研究意义
茶叶的零售属于第三产业,这次疫情中,第三产业在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5.2%,[4]许多行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茶叶零售虽然市场庞大,但是供应链较为固定,其生产模式以工艺、原产地为主,供应链上下游如茶农和零售商拥有各自不同的渠道和客户,小型企业和商家众多,市场较为碎片化,地域边界、渠道边界和行业边界很强,这就意味着面对疫情时,不同零售商受到的影响、影响的成因以及应对策略会存在差别。[5]本研究通过对本地有限范围内的茶叶零售商展开调查,一方面可以了解本地茶叶销售的行情、茶叶零售市场的特点,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受疫情冲击后的本地茶叶市场以及商家的销售心理和行为。
(4) 当下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的研究者开展了较多关于Covid2019疫情影响经济和市场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于2020年1月20日爆发,随后快速传播,发展为全国性传染疫情。疫情爆发正处于春节期间,直接影响了这期间商品的的生产、物流与零售。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均实行过严格的管控,限制人们的出行以降低疫情的传播,为消费带来不利因素。疫情使消费的需求端和供给端均发生变化:在需求方,部分群体的消费能力下降,其中包括人数占比持续升高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和农民工;受疫情影响,消费者一方面消费意愿下降,产生预防性储蓄动机,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行为会更加理性化、多元化,对供给方以及消费环境的要求也会更高。在供给方,传统的消费行业受到疫情的冲击,包括了非生活必须商品及服务行业,2020年1月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供应链的上下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由于复工时间不同,供应出现了结构性问题;企业尝试新的消费模式以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零售业开拓线上业务,比如线上直播“带货”、无接触外送等服务。[6]
针对这样的经济形势,研究者提出了“疫情经济”的概念,由于疫情突发,造成了一系列短期经济问题。如果用新古典经济学视角分析,当下市场面临有效需求不足或者结构性问题,但是这种观点在疫情环境下的市场使用并不完全准确。疫情对整个经济造成了“禁足”的效果,这种“禁足”体现在流动性不足上,因此有学者提出政策主张,保障社会成员和经济体的流动性健康。[7]
在农产品市场方面,有学者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做了研究和总结。农产品市场的整体波动可以描述为:随着疫情的蔓延,全球农产品价格会整体下行;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价格会出现报复性反弹。产生这样波动的原因是:由于疫情的蔓延,全球经济衰退,大宗商品贸易萎缩,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大宗农产品价格也呈现下降趋势;[8]随着疫情逐步控制,全球经济复苏,大宗商品会存在报复性反弹,而大宗农产品由于存在周期性滞后问题,其波动周期会有所延长。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60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