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免费论文]社交媒体属性与泛娱乐化新闻传播的内在关联

2020-05-28 17:5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社交媒体中新闻传播的泛娱乐化趋势探究[第一章]新闻传播发展现状及绪论[第二章]新闻传播世俗化的原因及特征剖析[第三章]媒介的新闻传播泛娱乐化探究[第四章][第五章]管控社交媒体新闻传播中的泛娱乐化倾向的举措探讨[第六章]新闻传播泛娱乐化趋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势结论及参考文献第4章上一章节,我们已经用了一定的篇幅来探讨新闻传播由过度世俗化畸变为泛娱乐化的原因,我们既可以把这些因素看成是社交媒体中新闻传播出现泛娱乐化倾向的宏观诱因,也可以看作是不同媒介特别是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同样出现新闻传播泛娱乐化现象的一些共性诱因.本章节,论述的重点是社交媒体的属性与新闻传播泛娱乐化之间的关联,将试着找出是社交媒体属性当中的哪些部分为泛娱乐化新闻传播的操作提供了可能性.4.1社交媒体的话语体系.社交媒体有其脱胎于互联网基因的自身独特的话语体系,而社交媒体中新闻报道的话语体系亦有别于其他传统媒体,正是其有别于传统媒体的这一独特部分使传播行为在操作上更不容易掌控尺度,更加具备泛娱乐化传播的潜在风险.由于社交媒体是新生事物,它在建构话语体系的过程当中必然经历一个由模仿传统媒体旧话语体系到调整和改进并最终建立起自身完备话语体系的经过.而这种调整和改进与建立本身并不是矛盾的,这种建立是动态和非静态的,社交媒体的话语体系也是如此,它将始终成为一个建构的过程而非建构的最终结果,不同话语体系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形成杂糅将成为常态.正是这种杂糅状态使得不同主体的社交媒体账号在报道新闻时,在话语体系的选择和使用上出现偏差,以偏概全地认为只有完全的互联网语言才能适应互联网传播,完全地否定传统媒体话语体系当中正面.积极的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社交媒体账号本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我认为,社交媒体的话语体系应该分为三个部分,文本内容的组织.语词的使用和语法的规范,新闻制作层面的泛娱乐化在话语体系的操作上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4.1.1文本内容的去中心化.社交媒体在文本内容的组织上有去中心化的特质.一般来讲,去中心化指的是互联网产品的特殊属性,而由于买方市场的确立和传播权力向受众一方倾斜,新闻俨然成为众多互联网产品当中的一类,我们或可称新闻为信息产品.传统新闻写作所围绕的中心内容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其总体框架是单一而固定的,而新闻的标题.导语则是对中心内容的总结和概括.而社交媒体对新闻标题.导语的处理则是明显的去中心化,忽略新闻事实的全貌,更加侧重于新闻事实的某一个单一方面.以新浪微博为例,其平台开放至今单条微博发布的字数一直限制在140字以内,而短短数字就要包括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要内容,这对文本内容的组织是一种挑战.应对这种挑战,社交媒体账号们所通行的办法就是在140个规定字数内,确定重点信息,屏蔽枝节信息,而具备传统新闻话语体系特点的完整新闻报道往往以超链接或图片长微博的形式出现.区区140字属于稀缺资源,利用稀缺资源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应当是媒介微博账号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对新闻文本进行转码,由传统媒体话语体系中的新闻简报转化为社交媒体话语体系下的完整报道.转码的原则在文本内容层面就是取舍信息的原则,在实际操作层面去中心化的文本内容安排成为普遍现象,本应作为中心化内容来报道和描述的事实本身已经被忽略,碎片化之后的事实当中的诸多侧面及由侧面延伸出的附加信息正在成为文本内容的主体.最极端的案例就是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的标题党新闻.标签党新闻,而由于社交媒体的多媒体融合属性,图片.视频也成为一种多媒体形式的文本,因而在微博上也常见图片党新闻的影踪.在这类新闻文本里,中心内容即基本事实已经不再是叙述的重点,而是着力挖掘事实或由事实展开的揣测当中可供吐槽.异议.八卦的部分,这就是新闻文本制作层面表现出的泛娱乐化.标题党新闻最突出表现在对既有媒体新闻报道的引用和转述上,一些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为了获取关注度对原有新闻标题进行篡改,而篡改的原则即是去中心化,枉顾新闻事实的原意,将某些可能引起受众兴趣和关注度的边缘信息放大或曲解,更有甚者新闻标题与新闻主体风马牛不相及.以微信的媒体公众号为例,为了吸引某些特定的受众群体,不惜将新闻文本的原意篡改得面目全非,用标题党性质的新闻导语吸引眼球获得好奇心理趋势下的点击率,受众点击并阅读内容之后才发现题与文之间驴唇不对马嘴,但公众号却骗得了点击率与关注度,以此作为自身与营销方.广告商进行商业谈判的筹码.江南都市报上饶新闻版的公众微信号——江南微上饶在2016年2月28日推送了一条内容为婺源县举办长跑接力赛的社会新闻,但却在推送主界面以及内容界面打出了这样的导语:婺源又发生惊动公安交警大事!万人齐聚街头到底为啥事……如果用文学作品的文本写作方法来评价这样的叙事技巧,可以勉强算作悬念设置,但放在新闻写作.新闻传播的视角下这就是典型的标题党新闻,枉顾作为中心的新闻基本事实,利用受众对特定语词和环境的联想制造某种气场引起阅读兴趣.又发生.公安.大事.万人聚集,这些词语的拼凑都与长跑接力赛这一事件的中心内容有所偏离,只是极其边缘化的信息,而由于这些语词在不同的语境里所表达的语义完全不同,非常不适合以新闻标题.导语的形式高度凝练和概括地出现在醒目位置.而对于此类标题党新闻,公众号的营销策略往往是只有单纯文字文本而不配发图片文本,因为就新闻事实本身来讲,是找不到符合标题.导语所运用的夸张语词和修辞营造的联想意像的,文字和图片的双重叠加去中心化是实际操作层面较难完成.标签党新闻则体现在文本主体内容的写作上,习惯给新闻事件主人公贴标签,简单粗暴地将主人公分门别类.人为制造一种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使得受众对主人公身份以及身份背后所蕴含的刻板信息产生兴趣,而忽略了中心点即新闻事实本身.贴标签.扣帽子这种在文革时期用于整人政治技巧在今天的新闻传播和公共探讨当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市场,其根本基因在于大众独立思考.理性辨析.客观评价能力的缺失,社交媒体正利用大众的这一缺陷制作廉价的标签党新闻,使受众陶醉于标签所设定的角色,将新闻事实本身这个中心不自觉地进行边缘化处理.例如,2015年9月16日晚在上饶发生了一起机动车驾驶员之间的冲突,一方疑似在口角过程中对未成年人施暴造成伤害,但是包括人民网.我国新闻网.南方都市报等主流媒体的新浪微博账号在报道这则新闻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宝马女这一极具标签感的身份定位,在受众对新闻主体内容.基本事实还不甚了解之前便产生某种主观的心理暗示和负面联想.而这种心理暗示和负面联想则是一种传播的累积效应,宝马女这一标签性身份之所以容易产生消极的语境,从而使受众先入为主.浮想联翩,原因在于为富不仁的思想谬误常年得到新闻媒介的传播和渲染,金钱乃万恶之源的愚昧观念在新闻传播领域未得到系统纠正,以至于受众对拟态环境作出错误判断,从而形成难以扭转的刻板偏见.在新闻文本主体内容上贴标签,看似简单有效,易形成群情激奋的轰动效应或所谓的主流民意,但其从根本上偏离了新闻事件的中心,在客观上加重了族群之间的对立情绪,把新闻报道中对主人公的客观描述处理成了简单的戏剧.类型电影当中模式化的人物设定.如果说标题党新闻.标签党新闻在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上都时常出现,只是在社交媒体上更具活力的话,那图片党新闻则是近年来社交媒体在新闻传播上的某种专利了.由于新浪微博可以配图发送微博,微信公众号在推送的时候也会显示一张新闻图片,社交媒体账号对于图片的选择亦是一种对文本内容的再处理和再诠释.由于图片在视觉上更具直观性,其往往承担了与标题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吸睛使命,很多受众一眼扫过众多账号所发的微博,往往能被一些夸张的配图所吸引从而引起他们进一步阅读微博的兴趣.GIF动图的开发和运用更将图片的描述功能放到最大,形象.生动.容易接受,它比图片更具动感,它比视频更短小精悍.而然,同标题党.标签党的文本处理方式如出一辙,图片党所传递出的信息仍然是那些与新闻事实这一中心内容有所偏离的边缘信息,更有甚者是一种简单的情感或情绪表达,类似受众的评论而不像传播主体对新闻信息的客观描述.比如,经过处理的姚明表情图.尔康表情图.韩国演员崔成国表情图,这些表情极富感染力.主观表意性极强,很容易让受众的主观情绪先入为主而弱化对新闻事实本身的思考.接受,从而弱化传播效果.又比如,近年来凡是涉及到有关家庭暴力的新闻,媒体微博账号在报道时总会配发冯远征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剧照,剧照表情夸张,极具戏剧色彩,富有情绪的鼓动性.多数受众阅读此类微博,都是被夸张的配图所吸引,脑海里只留下冯远征所塑造的表态形象,而忽略了新闻文本本身所要传达的信息.一些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在配发图片上下功夫,目的是用视觉冲击力弥补新闻文本在内容上的不可读性.不重要性,以图片包含的附加信息代替新闻的中心内容.为什么社交媒体上表情包层出不穷?因为一些社交媒体账号总是企图以最低廉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关注度,它们的某些新闻报道行为正在演变成极具娱乐性质的撒娇,误以为活泼的图片就是取悦青年受众,就是接地气,就是地位对等的传播.社交媒体在新闻文本内容上的去中心化,其指导思想就是互联网新闻的营销策略.然而实践证明,新闻受众不是没有判断能力的被动接受者,这种过度营销逐渐为敏锐的受众们所察觉.一个社交媒体账号若常年无实质内容上的.关注事实本身的新闻报道而多以去中心化地转述报道.转移视线.转嫁情绪来处理新闻文本,其关注度必然无法得到长期维持,其公信力.传播力也必然会因过度营销而受损.娱乐的目的是得到心理的愉悦和满足,过度营销的新闻文本正要达到这样的传播目标,用偏离事实中心的新闻文本去迎合受众的心理期待.幻想及对世界的塑造,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使新闻报道沦为取悦大众.娱乐大众工具的泛娱乐化传播的过程.4.1.2语词使用的流氓化.同济大学文化批评探究所的朱大可教授提出过流氓话语与国家话语媾和这一命题,并列举出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封神演义等对这一命题的印证.而在互联网背景,两种话语体系的所谓媾和最鲜活的体现就是社交媒体的独特语言,而这些语言并没有最终形成新的话语体系,只是流氓语词与规范语法的再结合.社交媒体的新闻传播加入了流氓语词,这不是世俗化的要求,而是泛娱乐化的体现,世俗是通俗,但不等于完全沉沦于低俗和媚俗无法自拔.人们对流氓语词是有刚需的,人性使然,无法否认,但流氓语词的使用必然有其场合和限度,社交媒体话语体系的通俗性并不等于语词和语法的使用可以毫无规范,更不等于流氓语词滥用的垃圾场.语词流氓化在社交媒体上的滥用,第一大特点是流氓语词与流氓语法的混搭.屌丝一词源于web1.0背景的社交平台——贴吧,近年成为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宠儿,更一度登上人民日报这一大雅之堂的严肃版面.屌是男性生殖器官的非学术称谓,屌丝即指男性阴毛,用来比喻地位卑微的人,最早是以一种自我嘲讽的语境出现的.传统语词当中也有一些自嘲性质的谦词,鄙人.贱内.犬子等等,我们从语词的属性便能得知他们的使用一定是针对自己的谦虚和嘲讽,而不能是对他人的贬低.比鄙.贱.犬更加流氓和粗鲁的屌丝至多只能算一种用于自嘲的谦词,而通常用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新闻报道不宜使用这样的流氓语词,即便其传播平台是活泼的社交媒体.类似这种流氓语词与含混.流氓语法的混搭,还有单身狗一词的使用,就像犬子一样,你只能这样说,这是我的犬子,我是单身狗,若说,你的犬子,你们这些单身狗则明显不符合语法规范.不要说这是吹毛求疵,地位平等.尊重.非歧视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原则,也是一个极为严肃的伦理问题,社交媒体也要遵循社交的伦理.语词流氓化在社交媒体上的滥用,第二大特点是强烈的性暗示和性挑逗,泛性化即是追求泛娱乐化的重要表征.台湾电影喜宴里,李安导演客串了宴会上的一个角色,面对西方人对我国人闹洞房婚俗的不解,他说了一句,这是5000年来的性压抑.性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性禁锢到性解放也是人类更加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但对性的探讨.理解更加开放不等于在传播领域泛性化,以此作为挑逗.刺激和娱乐大众的手段,而新闻报道如此操作则更不应该.约炮一词既形象又生动,充满动态挑逗的性暗示,其广泛传播所引发的连锁效应,已经使约的词义发生显著变化,约吗一词在社交媒体的新闻传播中被滥用,其本身所具有的性暗示是其传播者乐于使用.受传者乐于接受的本质原因.社交媒体就像是长久性压抑之后人们难得一个发泄平台,在这里完成想象从而获得心理满足,但社交媒体里的新闻传播特别是严肃的硬新闻,不能因为照顾人们的性趣就将硬新闻做极致的软化处理,使之泛性化.泛娱乐化.健康有序的社会可以有带有娱乐意味的性暗示,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流氓语词,但不能使他渗透甚至泛滥.流行在各个领域,即便社交媒体是开放.多元.活泼的,但社交媒体里的新闻传播依然有其在语言标准.风尚塑造等层面上的操守和硬标准,不能任性地将泛娱乐化坚持到底.4.2社交媒体传播过程的开放性与互动性.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传播过程的开放性,以及互动性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人们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完全是主动的,对不同社交媒体账号的选择,对不同分类信息的喜好,每个受众都有一套异于他人的个性化标准.而今天的社交媒体正在利用大数据.样本剖析等调查方法苦心钻研受众接触和使用社交媒体的习惯,并不断努力改变新闻报道的既有模式,以适应开放性.互动性传播的要求.对话新闻.互动新闻由此应运而生,整个传播过程不断有新变量的加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给受众带来阅读层面的心理快感和满足,但是给新闻自身的真实性.社交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带来潜在的负面风险.社交媒体新闻传播的开放性.互动性表现在新闻来源的开放,而新闻内容的采集可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非静态的一次性传播,传统的采编模式被抛弃,成本低廉的二手新闻搜集成为了社交媒体新闻的主要采编方式.对于社交媒体来说,新闻源是极为开放的,可以是传统媒体.其他主流媒体的社交账号,甚至可以是其他普通网民社交账号的爆料,.例如2016年春节期间在社交媒体上刷屏的上海姑娘因年夜饭与江西‘凤凰男’分手事件,便是一例典型的由于社交媒体新闻传播开放性.互动性所引发的泛娱乐化传播.在该新闻的来源不明的情况下,大量社交媒体账号以所谓据网友爆料的形式转发这条新闻并配发评论,引起了网友的大规模互动,而最终网友互动的内容也成为这条新闻传播效应扩大化的重要原因.而当这一事件被舆论探讨到风口浪尖之时,江西省网络监管部门出面辟谣,澄清这一事件是一则假新闻,发帖人不是上海姑娘,回帖人也并非江西凤凰男.人们对这一话题的探讨充满热情,新闻信息中的零零总总以足以调动人们的情绪,而最终被定性为假新闻的剧情反转实在令人咋舌.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后断是非.再说利害,这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常识,在传统媒体背景需要遵守,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web1.0背景需要遵守,在互联网更加开放和互动的web2.0背景更需要遵守.正因为社交媒体所呈现的开放性.互动性,所以对新闻信息来源的甄别和传播才需要更加谨慎,社交媒体需要敏锐的辨别力和判断力,而不是惟热点是从,更不是以搜所谓的网友集体意见制造公共舆论的假象从而营造出对现实环境偏差过大的拟态环境.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使得新闻报道更需接地气.世俗化,也更应该在传播方式上有所创新,这都没错,但这并不等于放弃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真实.客观.公正.新闻产品毕竟不是商业化的娱乐产品,公益性.公共性依然是新闻的主要属性,即便是传播平台由传统媒体变为了社交媒体,这些属性仍然是将新闻区别于一般传播产品的标准.新闻专业主义操守应该在当下同社交媒体传播的思维相结合,取长补短.互有借鉴,而不是以实用主义手段将新闻传播泛娱乐化.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