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唐代时期女着男装”盛行原因
了大量道德礼教观念来束缚女子的思维,以起到维护自身利益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背景发展,女性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重视,女性话题也受到人们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回溯五千年中华文明,女性意识也曾得到过很好的展现.唐朝,从开国皇帝李渊到亡国皇帝李柷,横跨290多年,纵然沉浮不断,但依然是当时最为兴盛的国家,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鼎盛时期[2].女性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也就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女着男装"现象.一."女着男装"现象礼记·内则曰:""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3]这段话表明,女子和男子不能穿着同样的衣裳,女子的服饰款式有严格规定,更不用说穿着男装了.但在唐朝尤其是盛唐时期,却出现了挑战封建礼教继而"女着男装"现象,无论是从文献资料还是图像资料来看,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新唐书·五行志载:"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帝与武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4]说明太平公主也有穿着男装的习惯和爱好,并且没有人提出公然反对.大唐新语载:"天宝中,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内外一贯."[5]说明天宝时期,一些官宦的妻子也开始尝试穿着男子的衣衫皮靴,较之皇室贵族,"女着男装"现象已然有了普及的趋势.只言片语的历史文献描述,并没有对唐代"女着男装"详细记载,但从这些人物对话中可以看出,"女着男装"现象在唐代尤其是皇室贵族中已经有了很广泛的表现.唐人宫乐图观鸟捕蝉图等绘画作品和墓室壁画也都出现了"女着男装"现象.当然,一个现象的出现不可能是偶然的,而剖析社会的特殊性就是找到答案的最好方式.二.唐代特殊性对女性的影响唐代,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定有它的特殊性.开放的社会风气,繁荣的经济状况,以及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睦关系,都给这个朝代注入了新鲜血液和蓬勃动力,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们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中对于女性的影响最为突出.自古以来就有后妃参政,女主临朝的历史记载.但在唐代却掀起了女子参政的高潮.众所周知,为了保证皇权集中,皇位严格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当皇帝出现疾病和变故时,为了防止皇族宗子或是大臣的夺权政变,附属于皇帝而没有篡改政权能力的女子便成了最为合适的代替者.这便给了她们参与政治的机会,女性家族成员得到重用,从而巩固了女性代权者的地位.唐代就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因为丈夫体弱多病而代其掌管朝政,最后独揽大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虽然也有遗憾,但是武则天卓越的领导才能得到了充分体现.另一位长孙皇后,出身于显贵之家,是当时重臣长孙无忌的妹妹,一生从未直接参政,却在暗中默默帮助李世民,改变着李世民的主意.新唐书·长孙皇后传载:"时隐太子衅阋已构,后内尽孝事高祖,谨承诸妃,消释嫌猜.及帝授甲宫中,后亲慰勉,士皆感奋."[6]皇后可以左右逢源,不断化解危机,进而巩固帝位.长孙皇后一生虽未公开参与朝政,却在暗地里帮助唐太宗,可以说"贞观之治"的宏图大业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唐代还致力于对外交往,通过和亲与周边少数民族联姻,继而发展双方友好关系,巩固边疆安定,这无疑不是女子在政治上的一种作为.无论参政还是和亲,都体现了唐朝女子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也让我们了解到女性思想在唐朝的崛起.经济上,唐代实行均田制,无论男女都能分到土地.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繁荣景象也有女子的一份功劳.到了唐中后期,因为战争不断,大量男丁被征召入伍,妇女便担负起养育老小的重任,这时的经济无疑不是这些柔弱女流之辈所支撑起来的.文化上,唐朝民风开放,"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风气并不明显.上至宫廷,下至平民,通达事理,能作诗文的女子大有人在.社会安定的唐朝,涌现了大量的诗人和画家,在他们的笔下,女子往往是最常见的描写对象,如白居易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周昉的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等.这些传世名作都以描绘女子日常生活场景和情绪为主旨,反映女子的喜怒哀乐.此外,唐代在宗法礼教方面的束缚也没有后世那么严厉,女子的生活环境比较宽松,家庭地位也比较高.子女之间的婚姻固然注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夫妻之间的离与合还是比较自由的,社会上对于离婚,再婚,或是寡妇再嫁都是不干预的.唐代夫妻因"感情不和"而离婚和双方协议离婚的现象都很常见,这反映出唐代的婚嫁制度较为先进,女子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三."女着男装"盛行原因传统礼教观念淡化,必然导致开化风气盛行,思维大胆促成了穿衣风格的不断改变.唐代大量接受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凝聚了极大的力量,社会文化呈现出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盛况.武则天和太平公主的出现使得这一时期女权意识开始崛起,她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她们开始参与政治,不在束缚于相夫教子和家庭琐事,致使其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提高.教育上,唐朝女子有较多机会接受教育,条件优越的父母还出资聘请有才学的教师传授知识,平民的文化素养也有很大提高,她们识诗书,通书画.知识丰富了她们的思维,让她们不再拘泥于礼教宗法制度,开始追求自身的释放和解读,创作出大量的文艺作品.社会交往层面,由于开放的社会风气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唐代之前,我国妇女的言行举止一直遵循女论语中的规范:"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7]唐代女子不再遵循旧制,而是自由地参加社会活动,异性之间的交往也比较随便.后宫中的妃嫔,公主与外臣们也不必回避,还能在一起喝酒游戏.武则天时期更是在祭祀和宴会时邀请百官命妇参加,百官的夫人们更是经常互相宴请以协调丈夫的人际关系.盛唐时,女子除了参加社会活动外,还喜爱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有骑马.射箭.打猎.马球.蹴鞠.赛舟等,唐代女性外出活动较多,并常参与骑射一类活动[8].其中马球最为盛行,各大城市均建有马球场.虽然这种游戏极具危险性但深受女子喜爱.由于体育活动的普及,女子原本繁琐的服饰在运动中便显得笨重,没有男装来得方便,所以许多女子便开始着男装,这也加快了"女着男装"现象的普及速度."女着男装"现象除了与社会发展变化有关,外来文化的渗透也直接加速了其发展.唐皇室具有浓厚的异族血统,唐高祖李渊母亲的宗族是拓跋鲜卑的独孤氏[9],所以,李氏家族的血脉里流有草原民族的鲜血,这使得唐朝统治者在性格上奔放.不羁,也使得宗教礼数在唐朝难以得到严格地实行.唐王朝特别注重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政治来往和文化交流,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也为唐朝注入了不少外来活力,少数民族把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带入中原,深受中原女子喜爱.这种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举措,大大填补了唐朝单一制的传统文化格局,使大唐王朝呈现出多元化的繁荣趋势.少数民族妇女个个洋溢着自由奔放的气息,她们性格洒脱.直爽,带有草原民族宽广的胸襟,这让束缚于封建礼节下的唐朝女性大为羡慕,并开始效仿和学习,一开始着胡服,后期便直接着男装,可以说"女着男装"现象的出现也是外来文化影响的直接产物.文化繁荣必然能够包容多样的宗教思想.唐代,道教受到了极大礼遇,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崇拜女性.崇尚自然为内涵的道教一直居于儒家至上,使得儒家礼教至上的观念没有像汉代那样扎根在人们的脑海中.同时,统治者的包容让宣扬"众生平等"的佛教得以发扬,这就冲击了儒家男尊女卑的思想[10].道教和佛教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自然地呈现出自由化.多元化的趋向,从而出现了"礼教松弛"."闺门不肃"的社会风气.生活在这一风气下的女性受到了一定影响,寻求个性解放和人身自由.在服装上大胆改造,便出现了"女着男装"现象.接受信息的多元化,使得唐代女子审美意识发生改变.唐朝初期,女子流行穿着褥群装,这种褥群装凸显了女性的性感和优雅,也符合当时的审美要求,其中以杨贵妃最为人称赞.方干曾有赠美人诗赞道"粉胸半掩疑暗雪".足可见当时思想之开放,此种等等,"女着男装"也变得不再另类.当外来少数民族文化和多元宗教因素影响大唐之后,人们开始接触到新鲜事物,对于美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审美取向开始发生改变,单纯女性表现的着装已经不能满足她们的需求,便把目光转向别处,这时穿着男装的新鲜感和反叛传统礼教观念的思想萌芽都使得人们的审美取向转换为了男装,大量的女子开始尝试男装,甚至当做日常着装来对待,这更促成了"女着男装"现象.四.结语总而言之,"女着男装"现象只是唐代盛世中极其微小的一个部分,唐代是一个社会风气开放,民族文化多元化,宗教理念先进,政治经济发展平稳的时期,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使得女性思想得以萌芽,也让我们看到了唐代女子在当时男权社会中对于自由的追求和渴望.女性原本就是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唐代女性敢于挑战世俗传统,敢于打破封建礼教,不断创新与进步.今天的社会,"女着男装"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尚能如此,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参考文献:[1]景中注释.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8.16.[2]杨佩.从"女扮男装"现象看盛唐时期的女性意识[J].开封教育学报,2011,(04).[3]王云五编,王梦鸥注释.礼记今注今译[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362.[4]黄永年.二十四史全史-新唐书(第二册)[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696.[5]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大唐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151.[6]黄永年.二十四史全史-新唐书(第四册)[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2176.[7][唐]宋若莘.女论语·立身章[M].北京:中华书局,1984.[8]高世瑜.唐代妇女[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128.129.[9]沐牧.伦唐代女性服饰开放风格的形成原因[J].背景人物(文艺探究),2008,(10).[10]周福芹.浅析唐代"女着男装"流行的成因[J].邢台职业技术学报,2011,(02).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8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