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工矿小城镇发展与规划响应以朱仙庄镇为例【字数:27455】
目录
摘要 III
引言
一、绪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国土空间编制工作和规划体系的正式展开。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产业、文化、生态等多要素在国土空间上的反映的科学指引,也是可持续发展以及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体现。国土空间规划不仅是原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简单融合的“多规合一”,同时力求构建多元主体协调统筹平台机制,由以往规划看重管理向突出协商转型。
(一)研究背景
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确立
为了更好地对国土空间和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管理,解决长期的各种规划纷争以及规划内容重复等问题,统一协调共同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国家实行了大部制改革,2018年3月13日组织成立的自然资源部,标志着以实现对自然资源规划制度建设和规划引导控制的加强地全方位、多维度、宽领域国土空间管控体系正式开始部署。以双评价为基础的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局成型。总的来说,自然资源部构筑了新的空间规划体系并监视其实施状况,将用途管制和空间规划同步进行,作为统一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管的整体来实现。
各类规划须在国土空间安全资源配置合理的前提下,以双评价为基础科学引导生态环境开发和保护。对于自然矿产资源强依存的工矿型小城市,其自身发展与周边资源环境密不可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对于此类小城镇发展思路提出了新要求。
2.国土空间规划乡镇层级要求
乡镇作为特殊的社会单位,具有独特的地域环境、生活习惯和文化内涵,是我国国土空间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城市化下半程的主战场、城乡连接中枢、农村人口城市化转移的蓄水池,我国小城镇数量多且分布密集。但是在中国近四十年来迅速增长的城市化建设序列中,我国小城镇已逐渐由最开始自发聚集的粗放式开发向精细化建设转型。但总体上来看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长期被忽视,居住人口比例较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等问题正在加剧和恶化。
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城镇层级的规划以实现各类国土空间要素精准落地为目的。在细化落实国家、省、市上位规划要求,指导下位规划如乡村规划、详细规划等工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用途。在传统规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划编制过程中乡镇层面的建设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常存在空间矛盾尖锐、建设管理复杂协调难度大等诸多矛盾冲突,城镇层级的国土空间规划承接市县区的宏观战略性目标分解落实的同时,坚持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指定全域一张图,为有效解决现状问题矛盾带来机遇,在积极组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必须重视小城镇层级的规划构建。
3.工矿型小城镇新时期规划应对的必要性
小城镇作为国土空间规划整体框架的重要一环目前仍具有如资源环境利用不合理、特征不鲜明等问题,本课题以安徽省朱仙庄镇这一典型工矿城镇作为案例,对现状问题和发展态势提出评价和建议,为工矿型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供新思路的同时也对当前乡镇层级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内容进行补充。
(二)概念明晰
1.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规划理念于80年代由欧盟提出,创造更合理的土地空间,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各地区之间的竞争力平衡[2]。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建设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是单一规划类型的延伸或多种规划杂糅的结果,而是以促进开发为重点,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统筹城乡关系的规划类型。国土空间规划有着以下几点鲜明特征:
①战略性。国土空间规划离不开资源利用与保护、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乡等问题,强调转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模式和发展思路,为应对长期因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生态问题而提升开发保护质量,明确空间发展目标。
②科学性。国土空间规划是以自然资源承载力评价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为本底合理划定三区三线,强化底线思维,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整体风貌管理,突出地方特色。
③协调性。全域全覆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必须统一考虑各领域的空间需求,坚持区域统筹和城乡融合,综合考虑地面和地下空间开发和保护。
2.工矿小城镇
工矿型小城镇一般以向社会提供以采掘矿产资源及其处加工品为主要功能,由于城市功能的特殊性,工矿型小城镇除了产业形象鲜明突出外,难以获得居民及外来人群的良好认同。由于工矿型小城镇受到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的影响,工矿小城镇比其他类型城市更新更为缓慢,因工业特征鲜明工矿型城镇常常忽视了城市固有的风俗、文化历史等城市“软”形象建设。由于城市文化底蕴挖掘不够,造成许多无形文化逐渐流失。工矿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发展主导产业,城市发展初期通过牺牲生态环境价值换取城市发展,造成目前发展同生态关系矛盾对立,城市空间生活品质不高等诸多问题。
(三)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重点突出乡镇层级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内容和衔接上下位规划的作用。分阶段梳理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政策背景及特征,并列举小城镇在转型期间遇到的如产业乏力、生态环境恶化等困境,进而以安徽省朱仙庄镇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案例现状及规划方向的调整和差异,并根据案例上位规划对其定位和要求进行分析现状的不足,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工矿型小城镇发展与规划响应,填补国土空间规划在乡镇层级的研究空白。
论文首先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背景和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工矿型小城镇确定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框架。其次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概述,重点是明确乡镇层级国土空间规划承上启下的地位,接着分析了工矿小城镇的建设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根据已有资料简要分阶段介绍建国后小城镇发展建设特征,保证研究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新要求政策的连续性和可行性。再进行实证案例研究,通过CSI满意度评价等方法对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获得的朱仙庄镇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对发展现状归类分析,总结现状突出问题和居民关注度高的产业、文化、生态环境问题,结合朱仙庄镇建设发展策略给出未来朱仙庄镇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应对建议。之后是针对国土空间背景提出工矿小城镇的规划响应策略,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工矿型小城镇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发展与规划响应。最后归纳研究的主要结论,建议和创新点,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之后完善国土空间结构,丰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内容做出进一步构想。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zgc/csgh/60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