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游客饮食旅游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以袁家村为例【字数:10921】

2024-11-02 14:1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近年来,随着美食纪录片的热播,地方特色饮食受到广泛关注,饮食逐渐成为重要旅游吸引物,并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本文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比较性别差异下游客饮食旅游动机模式。通过网络调研获得实证研究数据,借助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游客饮食旅游动机包括美食动机、体验动机、休闲动机和交际动机这4个因子。(2)女性游客数量和旅游动机强度显著高于男性。(3)男性和女性游客在美食动机、体验动机和休闲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在交际动机上无显著差异性。女性游客相较于男性游客对于休闲动机和美食动机的需求较高,男性游客则对体验动机需求更高。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利用当地饮食资源,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食材或烹饪方法,给游客提供优质的美食服务;在相关旅游产品设计中更多考虑适合女性游客的产品,并且针对不同性别的潜在游客,应该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一、问题的提出 2
(一)饮食旅游定义研究 2
(二)饮食旅游动机研究 2
(三)旅游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 3
二、研究方案设计 3
(一)案例地简介 3
(二)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4
(三)数据处理 4
三、研究内容与结果分析 4
(一)受访者人口统计学特征 4
(二)游客饮食旅游动机 5
(三)不同性别游客饮食旅游动机的因子分析 7
四、结论与建议 8
(一)结论 8
(二)建议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附录 游客饮食旅游动机调查问卷 12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5
表2 游客饮食旅游动机探索性因子分析表 6
表3 游客饮食旅游动机验证性因子分析表 7
表4 不同性别游客饮食旅游动机因子分析表 7 游客饮食旅游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
——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饮食”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是游客评价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游客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餐饮收入达4.0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0%。在4万亿的餐饮总收入中,旅游餐饮占比24%,达0.97万亿,环比增长12.24%。[1]近年来,由于《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寻味顺德》等饮食纪录片的热播,以及“饮食Vlog”和“吃播”的兴起,地方特色饮食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越来越多的旅游活动以饮食为导向。同时,随着休闲经济的发展,体验式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2]饮食作为旅游活动中重要的体验,促使饮食旅游的形成与壮大。另外,根据途牛旅游发布的《20182019女性游客旅游消费分析报告》显示,女性游客人均旅游花费比男性游客高出7个百分比,那么在快速发展的饮食旅游中性别差异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3]本文以“饮食为主要旅游目的的游客”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其饮食旅游动机的性别差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文献在此类研究上的不足。下面对学术界关于饮食旅游、饮食旅游动机的研究分述如下。
(一)饮食旅游定义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于饮食旅游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各有说法,没有一个完全统一概念。一般而言,界定“饮食旅游”这一概念需要先明确“饮食”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查阅国内外有关饮食旅游方面的文献发现,不少学者对于饮食旅游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其中:袁文军认为饮食旅游最大的特点是“为食而游”,人们的需求从简单的“吃饱”转为对生理体验(感官享受、身心放松等)和心理体验(饮食的文化内涵,身心愉悦等)的追求,它以饮食旅游资源为依托、以饮食为主题、以旅游为载体。[4]张丽、孙小帅认为,饮食旅游是以品尝特色饮食、感受独特饮食文化为目的,到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体验的旅游活动。[5]霍尔(Hall)和夏泊斯(Sharples)指出,饮食旅游是对美食的品尝和体验,并依饮食兴趣强弱将饮食旅游分为饕客旅游、美食旅游和烹饪旅游这三类。[6]琅从民俗学角度,指出饮食旅游是有意图地、具有探索性地参与到食物通路中的他者”。[7]所谓饮食旅游,是指以饮食为旅游吸引物和特殊兴趣,是游客主动而有意识地参与到有别于自己日常习惯的饮食文化系统之中,从事品尝、观摩、欣赏、制作、探索或娱乐休闲等活动。[8]可以看出,不同学者对于饮食旅游的定义大多围绕“品尝美食”与“参与体验”这两方面展开,并强调独特性和差异性。
(二)饮食旅游动机研究
旅游动机是旅游者行为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它常被描述为驱动游客到访旅游目的地的所有因素,[9]是直接推动人的旅游行为的内部动力或动因,具有多样性。[10]当前,旅游动机的研究多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展开,如需求层次理论、期望价值理论和驱动力理论等。据此,学者们提出了“推动力—拉动力”理论、“逃逸—追求”二分法理论、“一般—特殊”理论、“方法—目的链”理论等。[11]这些理论虽各有侧重点,但都认为旅游动机由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构成,且内外部要素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旅游动机,并最终影响旅游行为。
同样地,针对饮食旅游动机的研究也由上述理论展开。菲尔兹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将饮食旅游动机归纳为生理动机、文化动机、人际关系动机和名望动机。[12]戴恩依据“推动力—拉动力”理论提出饮食旅游的推动动机为放松心情、家庭聚餐、增长知识、拓展人际关系,而拉动动机为景区景色、服务质量。[13]张涛认为饮食旅游推动动机主要有休闲放松(调节生活节奏、减少压力)、饮食猎奇(探索异域美食)和文化探索(丰富饮食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与内涵),拉动动机包括饮食产品(食物的味道、外观、种类、环境)和配套服务(公共设施、停车、交通)。[8]由此看来,饮食旅游动机的研究也都由心理学理论展开,其中“推动力—拉动力”理论在研究中被广泛运用。
(三)旅游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lygl/60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