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以制造业上公司为例【字数:9784】

2024-11-02 13:2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近两年来,康得新、辅仁药业等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案的败露引起了人们对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层面与民间审计的极大关注。但在问责相关民间审计的同时,人们也将视角转移到与公司内部治理更为密切相关的内部审计中来。而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绩效及价值的作用,很少有视角着眼于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及如何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探讨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可以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因此,本文选取2016-2018年度深圳主板A股208家上市制造业公司,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关系,以期提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质量,更好的促进与保障公司治理的效果。本研究的结论如下董事会规模与内部审计质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其影响很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股权制衡制度与内部审计质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监事会规模、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质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关系。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引言 4
二、文献综述 4
1、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4
2、内部审计质量研究 4
3、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5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
(一)理论分析 5
1、委托代理理论 5
2、内部控制理论 6
3、信息不对称理论 6
(二) 研究假设 6
四、研究设计 7
(一)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7
(二)研究变量的构建 7
1、 解释变量 7
2、 被解释变量 7
3、 控制变量 8
(三)研究模型的建立 8
五、实证分析 8
(一)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8
1、 公司治理结构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8
2、 内部审计质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9
(二) 相关性分析 9
(三) 回归分析 10
(四)敏感性分析 10
六、结论 10
(一) 研究结论 10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 (二) 建议与不足 11
1、 相关建议 11
2、 不足与展望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引言
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上市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公司的选择。但在经济不断蓬勃向好的趋势下,也有不少上市企业如银广夏,康得新等企业的财务造假案给整个市场经济带来负面冲击。在这种冲击下人们将视角投向造假案背后的更为深层次问题即上市公司的自我治理问题。公司治理问题中,内部审计发挥着很大作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既可以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内部监督,还可以为公司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与建议咨询,进而促进公司价值的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学者们不断从内部审计角度出发,探索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贡献,但是只有少数学者辩证地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研究公司治理是否作用于内部审计。制造业作为我国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选取深交所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性关系,以期为提高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质量给出有价值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
自两权分离的代理理论产生以来,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相关的研究便应运而生。国内外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重点出发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关于内部审计质量的衡量与测度,不同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经验见解。涉及两者的研究大多是间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而直接实证分析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质量的研究并不多见。
1、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国内外学者们大多都是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与股权制衡理论出发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1)国外研究现状
Fama 与 Jensen以委托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他们认为公司治理研究的是所有权与生产经营权分离情况下的代理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为如何保障公司投资者的核心利益。RuthV. Agilerra和Rafel CrespirCladera(2016)[1]在此基础上,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一并囊括到公司治理的架构中来。在关注了投资者的利益后,还将公司的内外部其他利益相关者和经营参与者,如公司的内部职工、公司面向的客户以及供货来源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纳入公司治理结构来。Dori Danko(2016)[2]则将公司治理结构归结于公司内部产生的多方协作的多方治理关系,在前人理论基础上关注到了股权制衡理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其中股东出资建立董事会,董事会任命管理层,管理层管理治理层。Malek El Dir(2019)[3]的研究认为存在董事会为主的公司治理结构类型。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成果与国外学者大体一致,更多的是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中的某一要素上的深入研究。例如,王舒(2018)[9]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相关主体实现共同利益的根基,需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歧推动。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阻止其中一方玩忽职守而迫使其他人的利益受损。但也有学者另辟蹊径,从审计费用的角度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马超(2019)[10]等人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探讨了大股东对公司治理效果的影响。
2、内部审计质量研究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内部审计质量的度量较为主观。国内外学者大多凭借经验数据探讨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少部分学者基于自身研究经验给出了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不同方法。
(1)国外研究
(2)国内研究
国内外学者关于内部审计质量的研究大体相同,但国内学者也更加结合国情探讨内部审计质量。
杨瑞锋(2019)[11]别出心裁地从平衡计分卡原理出发,整理出四个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度量标尺,并将所衡量出的结果用来规范内部审计部门地日常运作。郭萍(2019)[12]结合时代背景,将大数据技术对审计的影响放入体系中来考虑,她认为内部审计是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发展的,互联网的飞跃为更多审计方法的出现提供可能,互联网发展使得内审部门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更加科学高效的工作方式进行内部审计,大幅度提升公司的内部审计质量。张荣荣(2019)[13]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从内部审计制度设计、规范审计程序、创新审计方法等角度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3、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605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