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质量对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程度的调节效应【字数:9235】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 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2
(一) 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约束 2
(二) 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行为 2
(三) 信息披露质量对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程度关系的影响 3
二、 研究设计 3
(一)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3
(二) 模型设计 3
(三) 变量定义与计量 4
1. 被解释变量 4
2. 解释变量 4
3. 调节变量 4
4. 控制变量 4
三、 实证分析 5
(一) 描述性统计 5
(二) 相关性分析 6
(三) 回归分析 7
1. 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行为的回归分析 7
2. 加入信息披露质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7
3. 产权性质的影响 8
(四) 稳健性检验 9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9
(一) 研究结论 9
(二) 政策建议 10
1. 监管机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10
2. 税务机关:关注企业信息披露质量 10
(三)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信息披露质量对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程度的调节效应
引言
引言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对于公司来说,税收给企业带来了财务和经济上的负担和压力,所以企业尤其是缺少资金的企业,会主动避税,减少税负。企业避税行为是指企业在不违背税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合理的方式将纳税义务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行为,是企业为了获得内部留存资金而进行的重要商业活动。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渐放缓,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外部融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越来越艰难,大多数的企业面临着财务危机。MM理论[1]认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不受限制地从外部融资,因为内外部融资成本相同,无需进行内源融资。然而在现实中外部融资成本更高。所以,当企业面临融资问题时,将高度依赖内部融资。许多企业会选择通过增加内部留存资金的方式来寻求内部融资以面对财务危机,从而缓解融资约束。其中,大部分会选择通过合理的规避税负方式来增加内部留存资金。
企业披露的信息是利益相关者获得关于企业的最重要的财务、经营等相关的信息,所以,信息的质量会影响投资者所做的决策。为了吸引投资者投入更多的资金,缓解资金短缺问题,企业就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吸引投资。因此,高质量的信息披露能有效降低企业外部融资成本,这是影响融资约束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信息披露质量是否会间接地使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行为的关系受到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基于此,本文将会通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我国2007年至2018年深圳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融资约束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然后引入信息披露质量,考察信息披露质量在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程度关系中的作用,以推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约束
国内学者对信息披露质量如何影响融资约束的研究虽然不是很多,但其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大体一致,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袁东任和汪炜(2015)[2]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约束呈显著负相关。徐光华等人(2017)[3]通过研究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约束在民营企业中的关系,发现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越高,越能够降低融资约束程度,尤其是首次披露最为显著。
国外学者对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约束的直接关系研究较少。Beiting Cheng等人(2014)[4]指出代理成本问题可以通过企业增强其社会责任来降低,从而优化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融资约束,所以,信息披露质量好的企业能够有效地降低融资约束。
同时,国内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产权性质的不同或是所处地区的不同会导致信息披露质量对融资约束造成不同的影响。钱明等人(2016)[5]通过研究会计稳健性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两者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指出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对融资约束越能有效的缓解。然而,冷建飞和高云(2019)[6]指出国有企业较民营企业对信息披露质量更为敏感。国有企业一旦对外披露良好的社会责任信息,就能有效减少投资者顾虑,从而吸引外部资金投入,缓解融资约束。
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行为
MM理论[1]认为在理想资本市场的假设下,企业不受外部融资的限制,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不断的获取外部资金。然而,该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美资本市场,于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并且随着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增速逐渐缓慢,银行提供的融资越来越少,企业外部融资成本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会加剧企业的融资约束。面对融资约束的企业会对经营现金流的依赖性增加(刘树海,2019)[10]。为此企业会通过进行税收筹划来增加内部留存的资金,选择更加激进的避税战略来节省税收支出(Edward等人,2012)[7]。无论是在金融危机期间(王亮亮,2016)[8]还是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刘树海,2019)[10],外部融资成本过高,企业面临高程度的融资约束,因此,为了获得内部留存资金,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增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605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