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关系研究基于十二五规划产业政策变更的准自然实验【字数:6960】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2
一、引言2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问题3
(一)产业政策3
(二)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关系:研究假设3
三、研究设计4
(一)样本选择4
(二)变量定义4
1.企业创新4
2.产业政策4
3.控制变量4
(三)模型设定5
四、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6
(一)描述性统计6
(二)回归结果分析6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8
致谢8
参考文献9
表15
表26
表37
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关系研究
——基于“十二五”规划产业政策变更的准自然实验
引言
引言
产业政策是国家制定的,引导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国家产业结构、使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20 世纪80 年代末,中国开始推行产业政策,进入21 世纪以来,无论是缓解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还是抑制产能过剩、调整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作用愈加凸显,产业政策实施的影响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创新推动产业和技术升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从微观企业创新的角度考察宏观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对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利用创新驱动因素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政策意义。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目前,关于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并未形成一致的结论。较早时期关于产业政策效应的研究并未发现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产业生产率,近年来,国外学者对产业政策效果进行了更加规范的实证研究,而这些文献表明,产业政策生产率效应因时因条件而异,这才使得产业政策生产率效应评估及作用条件识别工作变得更为必要和重要(宋凌云和王贤彬,2013)。部分学者认为在特定时间段和特定产业中,产业政策能够弥补国内市场机制的缺陷对产业升级调整发挥积极作用;也有其他学者对产业政策经济后果持否定态度(江飞涛、李晓萍,2010;黎文靖、李耀淘,2014)。Robinson(2009)指出,目前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仅有很好的规范性理论,实证理论研究还相当缺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成为微观领域中宏观政策与企业微观行为的研究中新的话题。从产业类型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通过政府补贴机制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创新(逯东和朱丽,2018);我国风电产业的国产化率政策保护有利于其自主创新(付明卫等,2015)。从研究视角区分,黎文靖和郑曼妮(2016)把企业的创新行为划分为“策略性创新”和“实质性创新”,认为企业为“寻扶持”而增加创新“数量”,创新“质量”并没有显著提高;孟庆玺、尹兴强和白俊(2016)则比较了“特惠型”和“普惠型”的两种资源分配方式的差异,认为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资源效应”实现的。
鉴于此,本文试图从企业创新行为的产出与投入,考察宏观产业政策与微观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产业政策的激励下,企业为了创新,增加了研发费用的投入,提高了研发投入的强度,这证实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创新投入上,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创新水平的提高,企业取得的创新成果的产出有限。所以,后续产业政策实践中应密切关注及推动对企业创新产出的积极影响,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方面的双重积极影响。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605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