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非农职业培训提质增效的对策研究从提高农民满意度的视角【字数:14358】

2024-11-02 13:5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一)职业培训效果研究 3
1、定性研究 3
2、实证研究 3
(二)职业培训模式探索 4
1、国外研究 4
2、国内研究 4
(三)前人不足和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5
三、调查方法与研究思路 5
(一) 调查方法 5
1、文献研究法 5
2、调查法 5
3、案例法 6
(二)技术路线 6
四、调查情况与样本分析 6
(一) 对培训的认知 7
1、了解程度 7
2、是否参与 7
3、是否认为有必要 7
(二)对职业培训的诉求 8
1、是否愿意参与 8
2、愿意培训地点 8
3、期望培训周期 8
4、愿意承担费用 9
5、期望培训内容 9
(三)权重矩阵数据分析 10
四、案例分析 13
(一)对村干部访谈 13
(二)对李女士访谈 14
五、 结论与建议 15
(一)结论 15
(二)结合数据分析与具体案例提出建议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调查问卷 18
致谢 19
非农职业培训提质增效的对策研究从提高农民满意度的视角
摘 要
政府非农职业培训作为提高人力资本,促进非农就业的重要途径,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得到相当一部分学者认同的。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相当多的培训却并未取得预期成果。本文通过对农民展开实地调研,以打分为形式,以层次分析法中的权重矩阵为研究方法,探讨了在培训过程中农民最看重的问题,并将这些影响因素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得出各个问题处理的优先级顺序。最后通过具体地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地提高农民满意度,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这有利于改善政府培训效果、提高政府培训参与率、创新政府培训机制,进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顺应国家政策。
引言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2050年全面实现农村现代化,做出重要战略部署。中共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但是工业的进一步现代化和自动化,导致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如何在未来进一步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提高人力资本,促进非农就业的重要途径,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得到大部分学者认同的。但是由政府主导的,相当多的职业培训却并未取得预期成果,如果能够具体地探讨相关因素,有利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改善政府培训效果、提高政府培训参与率、创新政府培训机制。
中国学者们对于劳动力转移培训还是有一定的关注度的,他们对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影响曾做过相当多的分析,也提出过很多政策建议。但是总体来说研究还是比较少,而且其中相当多的部分是从政府管理、资金和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更多的只是在政策建议部分简单叙述,从而提出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等政策措施。实际上,农民作为培训的参与人和受益人,他们的诉求对培训的最终效果有着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从农户对培训机构及培训内容中各环节的重视程度进行分析,能找到路径有效提升农民对培训的积极性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非农职业培训提质增效,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培训在非农就业中的作用将会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在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背景之下,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各种岗位对任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非农职业培训的效果,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基于本文研究的需要,综述部分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即职业培训效果研究、职业培训模式探索与经验启示。
(一)职业培训效果研究
1、定性研究
实证研究
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从而有利于非农就业,并提高收入,这理所应当成为农民参与培训的动机。如果能够证明这一点的话,培训在带动非农就业方面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很多学者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后,都认同这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在培训影响农民收入方面,陈耀波(2009)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控制培训计划的自选择问题之后,培训对工资变化有正面的影响。展进涛,黄宏伟(2016)利用江苏金湖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无论是一个月以内的短期培训,还是一个月以上的长期培训,均能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和工资水平,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显著促进作用。Lillard(1992)从公司职员的角度出发,发现各种类型的在职培训都会带来收入水平的提高,其中公司培训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带来的收入增长最大。王广慧,张世伟(2009)的研究表明培训对农民工的收入确实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且职前培训的效果要高于在职培训。在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方面,蔡荣生(2005)认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就业的概率。谢勇(2009)发现经过培训的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市场途径就业,他们更有机会获得正式劳动合同,更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工资水平。赵海(2013)通过计量方法,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分析认为:培训提升了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对收入也具备正面效应。Linda Clarke(2008)在其著作中利用五个发达国家的案例作了论证,认为职业培训提高了劳动者技能水平,同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以上假说并未获得普遍性的认同,部分学者在研究中得出了相反的结论。Aakvik et al.(2005)对挪威再就业培训数据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培训的平均收益为负。即在平均水平上,培训对再就业没有太大帮助。即便如此,大部分学者对培训在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上发挥的作用,总体上还是持积极态度的。这也是研究其阻碍因素的意义所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6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