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分析【字数:12378】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4
Key words4
一、绪论5
二、文献综述 6
(一)国外研究状况 6
1. 社会养老保障会降低劳动供给6
2. 社会养老保障会增加劳动供给6
(二)国内研究状况 6
1. 新农保制度的相关研究 6
2. 新农保劳动供给效应相关研究6
3. 新农保对农村养老方式的影响7
(三) 已有研究评述8
三、数据、模型与描述性统计9
(一)数据来源9
(二) 模型设定9
1.模型建立9
2.变量选择10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10
四、实证结果分析12
(一)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12
(二)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的影响 13
五、结论与建议14
(一)研究结论 14
(二)政策建议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7
表1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10
表2中国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情况11
表3劳动参与模型Probit估计结果12
表4劳动时间模型Tobit估计结果 13
“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分析
摘 要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迁移,农村老年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为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我国在2009年提出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项目的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自出台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正向统筹城乡的方向发展,其政策效果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说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针对研究主题回顾了已有的相关研究和相关理论。本文运用2015年CHARLS数据来研究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从劳动参与和劳动时间两个角度入手,分别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进行回归。最后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根据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影响分析的实证结果,得出具体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结果表明: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会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总体劳动供给和农业劳动供给,同时还会减少非农业劳动供给,这说明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福利水平,但在另一方面,我国新农保目前保障力度不够,农民普遍依靠土地养老的模式并未发生改变。据此本文建议应适当提高新农保待遇水平,推进新农保与其他商业保险协调发展。
引言
我国目前正处在人口迅速老龄化的阶段,超过60岁的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 10.33% 增加到2019年的18.1%年,到本世纪中期,老龄人口所占比例预期将会稳定在31%。随着近几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这意味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养老问题日益严峻。并且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更加突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量来自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只剩下老年人留守在农村,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根据《2019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中国农村老年人口总体劳动参与率呈现较高的水平,农村老人中从事职业性劳动的比例为54.6%,所有老人几乎都仍然参与一定程度的家务劳作。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老人会选择进行“无休止劳动”,也就是劳动到身体无法再支撑为止。
我国在2009年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来帮助缓解农民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新农保以保障农民老年生活为目的,它是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原则为“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新农保的养老保障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金筹集方式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组成,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支付,而个人账户需要个人进行缴费,个人缴费标准有100—500元五个档次,采取多缴多得的原则,以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参保人员需要缴满15年,对于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可以进行补缴。新农保推行当年的参与人数为 7277. 3 万,参与比例为10. 21%,这成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2011 年的参保人数增长为32643.5万,参保率迅速上升至49.72%,并且在 2012 年底我国基本实现了在农村地区新农保的全覆盖,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2014年,我国将“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城乡保”实质上就是“新农保”。
新农保是一项改善民生并为农民提供养老保障的重大举措,它为农民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制度支撑。实现“老有所养”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目标,新农保的养老保障力度正在逐渐增强,参保率也在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了新农保带来的福利,但目前的养老金水平仍然较低,大部分农村老人仍然需要依靠家庭收入和土地收入等其他收入来源来实现养老。农村老人中大量存在的“无休止劳动”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压力所造成的,随着新农保的实施与发展,有可能会对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决策和劳动时间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养老金减轻了农民的养老压力,农民可能做出减少劳动投入的决策;另一方面,养老金可能会使农民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可能会提高农民的劳动供给时间。新农保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变化的影响是复杂而深刻的,并且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老人的福利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推行新农保的目的在于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一定的养老保障,以减轻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严重养老问题,对于这一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学术界对此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以及新农保的制度背景、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根据已有研究方法与结论,以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和劳动时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来分析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构建出劳动参与模型和劳动时间模型,分析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依据得出的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