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小康路上的掉队者滇西基层扶贫攻坚一线贫困户的现状与未来【字数:17397】

2024-11-02 13:5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3
目录
引言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习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脱贫攻坚目标接近成,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在过去30多年里,根据世界银行1天1美元的贫困标准,中国减少了6亿多贫困人口 [1],而根据最新的统计,中国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551万人,同时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这标志着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总体形势已发生更本性转变。
此种形势的变化意味着对于贫困对象的研究也要更为聚焦,而近年来学界对于贫困村、贫困户层次的致贫因素研究已随着中国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已有较多的涉及。如陈烨烽、王艳慧等从贫困村的层面对其致贫因素和贫困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中国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和贫困范围存在显著的地域性,且呈现多因素致贫,其认为对不同特征的贫困村需要进一步采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针对性帮扶措施[2]。贾瑞林、刘彦随等则更进一步地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户层面入手,结合GIS空间分析对其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多样,程度不等,但总体上收入不足和社会保障不完善是最主要的因素;相对应的,贫困户的帮扶需求类型也呈现多样化,但以资金帮扶需求和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主[3]。以上两者的研究,虽然已聚焦于贫困村、贫困户层面来研究贫困问题,但整体而言其视野仍是从大的宏观区域出发,通过对不同大区域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相关特征进行分类总结,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再根据不同区域的情况汇总提出一般性的政策建议,以求保持宏观层面的政策指导意义。这样就难免在反映具体贫困对象的状况时不够“微观”,这是追求普遍的政策指导意义时难以避免的。且就以笔者对于研究所在乡的实地走访情况来看,其研究所得的一些结论已相对落后于现阶段的扶贫实践,需要从基层脱贫实践中获得新的反馈及总结。
也有的学者则聚焦于大区域划分下的某一具体贫困区的贫困户现状,力求从微观层次对其致贫原因等问题进行分析,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张永丽等从中国农村家庭结构转变的视角出发,来对西部地区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进行了对比分析,特别是对前者进行了深入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最大区别在于家庭劳动力情况、家庭人口情况、家庭人口健康状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况和家庭资产状况四个方面,进一步则表现为家庭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差异;其研究认为贫困户劳动力在非农领域的就业是其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4]。但其研究并未对贫困户的思想行为方面的贫困问题进行分析。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紧跟当今扶贫攻坚的最新形势,以滇西某一典型农业乡镇扶贫攻坚一线的贫困户为研究对象。与之前的研究相比,本文更注重从扶贫攻坚一线的实践情况出发,以最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结合实地调查走访来反映这部分最困难人群的现实状况,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已脱贫贫困户和未脱贫贫困户进行对比分析,从客观条件及主体思想行为方面寻找未脱贫贫困户家庭层面的致贫因素,进而回答为何在相同的区位条件及享受更多的帮扶措施的条件下这部分未脱贫贫困户至今难以脱贫的个体原因,再对目前基层所实施的具体扶贫措施的有效性予以衡量,最后结合相关分析来对这部分未脱贫贫困户的未来进行展望。这种展望十分重要,因为贫困问题具有动态性,收入上暂时的脱贫并不能保证贫困户在长远中具有对抗返贫问题的能力。习总书记也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此部分贫困人群的未来需要我们长久地关注。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分析情况
(一)调研乡的情况与数据来源
1.调研乡情况介绍
本研究所选取的乡镇为滇西一典型农业乡,国土总面积2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591亩,林地面积193918亩,森林覆盖率54.1%,山地面积占75%左右。全乡共有13个村委会,两个社区,7757户。其中有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82户,占比8.79%。该地所种植经济作物品类中,以烤烟和柑橘种植为主,其中支柱产业为烤烟产业,品质相对较好,亩均产量近3担,亩均产值3000元左右。但整体而言,该乡镇以一次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个地市贫困乡中位于中间水平,具有代表性。
2.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情况
本文从该乡9个贫困村中选取了6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研究样本,涉及贫困人口2763人,占该乡人口总量的9.41%,其中已达到脱贫标准但享受有关政策608户,未达到脱贫标准74户(为表述方便以下分别称为已脱贫贫困户和未脱贫贫困户)。该建档立卡数据为基层扶贫实践一线最新采集并在贫困人口情况动态监控体系中实际使用的数据,包含家庭人口状况(人力资本情况)、收入总量及收入结构、生产就业情况、土地资本拥有情况及所享受政策情况等各方面能反映已脱贫贫困户和未脱贫贫困户现实状况差别的数据,为本研究所要进行的分析打好了基础。为了能更好的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本文在收集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的同时,还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实地走访,对相关情况做了补充了解和核实,以弥补单纯以数据进行分析的不足,力求更为客观地反映贫困户的现实状况。
(二)样本情况分析
1.家庭结构及人力资本情况
家庭是农村社会中最基础的生产消费单位,其结构和人力资本状况对于贫困户的贫困状况有显著的影响。根据目前最新国内扶贫工作统计情况,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高达45.7%,这意味着剩余贫困人口数量虽然总量不多,但脱贫形势十分严峻。将建档户整体中的已脱贫贫困户和未脱贫贫困户对比来看,后者的劳动力占比要明显低于前者,但两者在技能劳动力占比上差别不大,再结合二者的家庭健康对比情况来看,可以做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未脱贫贫困户家庭更高的病残比例导致了其劳动力更为缺乏。再从受教育情况来看,未脱贫贫困户中家庭最高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比高达72.97%,且在大专及以上高层次学历占比上也明显低于已脱贫贫困户,具体情况参看表1。进一步进行差异化分析,如表2所示,人口数、劳动力数、家中最高受教育程度、户主受教育水平在是否脱贫上具有显著差异,具体差异对比均值可知,已脱贫的贫困户在人口数、劳动力数、家中最高受教育程度、户主受教育水平的均值显著大于未脱贫贫困户,这可能说明家庭人口数、劳动力数越多的家庭,其脱贫的可能性更高。家中最高受教育程度、户主受教育水平越高,脱贫的家庭相对更多,一定程度上反应,劳动力素质更高,使得家庭的收入来源也更多,质量也更高,同时也说明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的水平提升,也可以有效促进脱贫,验证了教育扶贫的重要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