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字数:11909】

2024-11-02 13:5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2
(一)OFDI逆向技术溢出理论和作用机制2
(二)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母国技术创新的影响3
(二)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3
三、OFDI影响中国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4
(一)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4
(二)OFDI对中国技术创新影响的区域差异5四、模型构建、变量测算和数据来源6
(一)模型构建6
(二)变量测算6
(二)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7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8
(一)实证结果8
(二)结果分析9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0
(一)实证结果10
(二)政策建议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表1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8
表2 OFDI对我国专利授权数影响的样本回归结果8
表3 OFDI对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数影响的样本回归结果8
表4 OFDI对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影响的样本回归结果9
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
摘 要
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获取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能促进我国技术创新,借鉴LP模型,用专利授权量作为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以专利总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为被解释变量,OFDI技术溢出为解释变量,国内人力资源投入和研发资本投入为控制变量设定模型。利用2007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基本结论包括:从全国总体来看,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创新呈较为显著的正影响;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则不显著;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比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的影响较大;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仍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渠道。
引言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求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不断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和质量。最近几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在全球中的地位和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07年至201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由1179.1亿美元增加至19822.7亿美元,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的比重也由0.57%提升至6.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全球的位次也从2007年的第22位攀升至2018年的第3位。
技术创新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的重要途径。另外,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中国科技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能否顺应潮流,抢占科技革命的有利位置和制高点,技术创新在其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创新不仅仅是通过本国研发能力进行的自主创新,亦可是通过借助外部技术的引进或技术溢出,对国外先进产品、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与改进的模仿创新。而技术溢出通常是通过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或对外直接投资(OFDI)等活动显现。以往,我国大多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获取他国技术,然而,FDI所带来的技术大多对核心技术进行封锁,对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具有相应的时间性,且随着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FDI所带来的技术已无法满足我国的技术需求。面对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我国逐渐将获取国际技术溢出的视点投入到OFDI,研究OFDI对母国的技术溢出,即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
我国是否能从OFDI中获取技术溢出?怎样获取OFDI逆向技术溢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是否能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如何?这几项问题的解决为我国合理有效地进行对外投资布局,充分利用OFDI逆向技术溢出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另外,区域创新是影响国家创新的关键变量之一,各省市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集群集聚与创新的活动区域,以各省市为主体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厘清机制,对政府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中国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较少,本文利用最新获得的省际数据,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为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提供进一步的完善和更新。另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研究,为发展中国家OFDI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提供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文献综述
本文将国内外学者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研究进行梳理,从OFDI逆向技术溢出这一理论的提出和其作用机制、OFDI对投资母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和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一)OFDI逆向技术溢出理论和作用机制
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Kogut和Chang(1991)发现,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研发密度较高的行业,且大多采用合资的经营方式。因此,他们提出了FDI技术寻求的概念以及技术逆向溢出的猜想。Coe和Helpman(1995)建立了CH模型,该模型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程度,成为此后研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基础模型。Potterie和Lichtenber(2001)创立了LP模型,依此研究证明了可以通过OFDI获得逆向技术溢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作用机制的研究,陈菲琼和虞旭丹(2009)认为OFDI逆向技术溢出可通过收益反馈机制、海外研发反馈机制、子公司本土化反馈机制和对外投资的公共效应四种途径。胡宗彪等人(2011)提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能够从国家、产业、企业三个层面发生作用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在国家层面是前瞻、旁侧和回归效应;在产业层面,则通过竞争以及示范效应;在企业层面,通过研发费用分摊机制、人才流动机制、模仿跟随机制和平台利用机制。韩慧和赵国浩(2018)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投资母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并购整合效应、研发成果反馈效应和产业前后相关联效应。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