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城化与碳排放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实证研究【字数:9060】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2
Key words2
一、引言3
二、文献综述3
(一)国际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研究4
(二)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研究4
三、分析框架与数据来源5
(一)模型构建5
(二)变量选取6
(三)数据说明7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8
(一)单位根检验8
(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及结果分析9
1. 面板分位数回归9
2. 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分析10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7
表2 各能源碳排放系数表..8
表3 ADF检验8
表4 ADF一阶差分检验9
表5 分位数回归参数p值估计结果9
表6 分位数回归参数系数估计结果9
国际贸易、城市化与碳排放——基于分位数回归实证研究
摘 要
基于13年31个地区的数据,建立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考量国际贸易与城市化对不同分位水平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国际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来看,在低排放省份国际贸易对碳排放影响较大,在高排放省份国际贸易能有效促进高排放省份节能减排。从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来看,在大多数地区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低城市化地区促进作用显著,且城市化对低排放省份的影响大于中高排放省份的影响。控制变量中能源结构表明能源结构中过高的煤炭消费比重是阻碍降低碳排放的主要原因,较高的煤炭消费比重在低排放及高排放地区显著促进碳排放增加;其中人均生产总值说明在中等排放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增加降低碳排放但影响不显著,在低排放及高排放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会促进碳排放。本文研究表明,从节能减排出发,应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转型,发挥对外贸易直接减排作用;注重低碳发展,在城市化同时节能减排,提高技术水平;控制改善能源结构,转变能源消耗结构,尝试引入并发展绿色能源的使用,在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引言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随着经济全球化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增加带来了能源大量消耗及大量污染排放的问题。由于全球各国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各国环境指标在国际贸易中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导致来高消耗、高污染行业在国际贸易中发生转移。随着国际贸易活动增加,碳排放问题导致国际高度关注。国际贸易促进各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是必然伴生的过程。发展在初期会带来环境污染,但超过一定水平后环境污染会随着各国城市化水平提升而减轻,这种倒U型关系可以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获得解释。而城市化率在不同国家与经济体间往往存在差异,可以反映出各经济体人口分布、生产生活方式、产业集中化程度与信息化程度的差异,从而导致即使是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各国家和地区也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不同。因此,本文进行国际贸易、城市化与碳排放的研究,对与世界经济体的控制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增加带来了能源大量消耗及大量污染排放的问题。由于全球各国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各国环境指标在国际贸易中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导致来高消耗、高污染行业在国际贸易中发生转移。随着国际贸易活动增加,碳排放问题导致国际高度关注。国际贸易促进各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是必然伴生的过程。发展在初期会带来环境污染,但超过一定水平后环境污染会随着各国城市化水平提升而减轻,这种倒U型关系可以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获得解释。而城市化率在不同国家与经济体间往往存在差异,可以反映出各经济体人口分布、生产生活方式、产业集中化程度与信息化程度的差异,从而导致即使是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各国家和地区也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不同。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市场通常以机械设备运输,并且以一些工业化工品作为主要进出口商品,这种贸易方式容易造成较高的环境污染,也不符合我国低碳排放生产的标准。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改变国际贸易模式,会影响我国国际贸易结构,影响生产与运输模式,可以保证贸易与环境共同健康发展。因此,本文进行国际贸易、城市化与碳排放的研究,对与世界经济体的控制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对国际贸易中产生的碳排放进行研究,以温室气体排放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针对不同地区间的发展差异,我们对贸易间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索其与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影响机制,为绿色贸易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证对对外贸易与城市化因素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协调低碳减排的落实与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战略意义。为国际贸易如何在促进国际间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国际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研究
将欧洲、拉丁美洲和西亚的几个地区和国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发达国家的出口随高污染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出口情况与污染情况呈正相关(Low P,1992);在对挪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贸易出口关系研究中发现,72%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出口行为有关(Peters,2006);对于中国碳排放和贸易出口间有研究表明,从1970年至今四十余年碳排放和贸易出口间存在显著因果关系(N.M.Michieka,2013)。通过SBM模型得出,在大多数地区进出口贸易是提高碳排放效率的因素之一(朱德进,2013);而基于25个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和动态最小二乘法,发现贸易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Jebli M B,2016),使用相同方法研究贸易在10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环境效应指出,发现贸易与碳排放确实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Zhang S,2017)。国外学者在对我国碳排放及国际贸易之间进行研究,通过VAR自回归模型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并且提出GDP对于国际贸易与碳排放也有一定影响(N.M.Michieka,2013)。在对中美贸易关系研究中,中国作为与发达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家,19972003年共7年间共产生7.2亿公吨的碳排放量,主要原因是美国生产效率高于中国,而中国低生产效率产品出口增加了全球碳排放量(B.Shui,2006)。投入产出法分析指出中国煤炭消耗量位居世界前列,而煤炭作为燃料的主要组成之一,是碳排放产生的主要途径之一,大量的煤炭燃料使用是中国碳排放量巨高的主要原因。(D.B.Guan, 2008)。利用投入产出法从碳排放密度、生产结构、贸易构成和进出口量进行研究,对20022008年共7年间的碳排放及生产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生产结构、贸易构成和进出口量对碳排放起明显促进作用,进出口量变化是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M.Xu,201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