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研究以河南为例【字数:11549】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4
Keywords 4
一、 引言 5
二、研究区域概况 5
(一)河南省经济概况 6
(二)河南省生态概况 6
三、研究数据 6
(一)指标体系构建 6
(二)数据来源 7
四、研究方法 8
(一)耦合及耦合协调度的定义与解释 8
(二)模型建立与数据计算 9
1.数据标准化处理 9
2.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9
3.计算综合评价值 10
4.计算两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 10
(三)建立农业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类别划分系统和设立规则 12
五、研究结果 12
六、分析与讨论 14
(一)研究结果分析 14
1.对农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城市进行分析 14
2.对农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较低的城市进行分析 15
(二)积极的发展建议 15
1.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15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农业布局。 15
3.提高农业创新,将农业产业与高新科技、新型发展模式相结合。 16
七、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7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摘要
农业作为国之大计,其发展形势历来受到极高的重视。本文基于2019《河南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以河南省17个地级市作为研究目标,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个城市农业经济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河南省整体协调程度良好,但缺乏较为突出的经济生态同步型的优质协调城市。具体来讲,河南省郑州市、新乡市、驻马店市和信阳市的协调水平较高,属于中度协调型。鹤壁市、三门峡市、周口市和漯河市的耦合协调程度较差,仅为勉强协调型。其中周口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三门峡市和鹤壁市则是农业经济严重滞后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剩余其他9个城市均属于初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级协调类型,但都存在农业经济或农业生态不同程度的失调。总的而言,河南省没有经济生态同步型的优质协调城市,整体农业经济生态系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引言
河南省既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2018年河南省以6649万吨的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名,但第一产业贡献率仅占全省总GDP的4.4%。研究表明,化肥农药农膜等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产生了严重的面源污染,大量的废弃物的不合理排放更是加剧了河南省的生态环境问题[3]。河南省农业化程度虽然高,但农业经济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农业污染严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为资源开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以资源消耗为前提,将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失衡[17]。二者之间这样强烈的相互影响和关联就决定了,只有相互之间的影响是正向、协调的时候,才会对整个农业经济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16]。
此前,已经有众多学者针对本特定区域从不同角度对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如王继军[15]从农户层级的分析角度出发,揭示了陕北黄土丘陵区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系统耦合效果较低。胡韵菲[4]利用特尔斐法对以淮河流域 35 个地级市的农业生产水平与资源环境协调度评价研究。此外,刘媛和张艳荣[11]、李宗伟[8]、黄丽莹等[5]、林燕等[9]、张翠燕等[19]和宋彩平等[14]从时间序列上分别对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新疆省、甘肃省武威市和黑龙江省绥化市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而针对河南省的研究较少,且只是从时间序列出发对全省整体的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做出了解释,并未对省内各地级市的不均衡发展进行一定的比较分析。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不仅对本省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效应,而且对全国的农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都影响深远。因此,关于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协调性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利用2019年《河南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并对不同城市之间所呈现出的差异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有利于城市健康协调发展的建议,为相关部门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建设提供参考。文章接下来将依次按照研究区域、研究数据、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分析和讨论进行阐述。
二、研究区域概况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要地,与河北、安徽等多个省份相连,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河南省也以9640万的常住人口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下设17个地级市,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
(一)河南省经济概况
据最新《河南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河南省2018年全年创造国民生产总值48055.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GDP为4289.38亿元。河南省粮食产量位于全国第二,但其第一产业贡献率仅为4.4%,远远不及二、三产业的45.6%和50.0%。2018年河南省农林牧渔总产值为7757.94亿元,其中农业(2917.70)、林业(74.3)、畜牧业(1237.93)和渔业(80.45)。可以看出,对河南省第一产业贡献最大的市农业产业,其中的主要优势特色作物就是小麦和花生,年产值分别为789.02亿元和259.31亿元,分别占河南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0.2%和3.3%。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