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会提高农村居民信任感吗【字数:13466】
目录
摘要Ⅱ
关键词Ⅱ
AbstractⅢ
引言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1
(一)信任研究1
1.信任问题的历史沿革1
2.影响信任感的因素综述2
(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相关研究3
三、框架分析及数据来源5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5
(二)数据来源5
四、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6
(一)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6
1.被解释变量的选取6
2.核心解释变量的选取6
3.控制变量6
(二)计量模型设定7
五、实证研究结果7
(一)模型回归结果7
六、结论与建议10
(一)结论10
(二)建议10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会提高农村居民信任感吗
摘要
本文使用多层序次Logistic模型,通过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探究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农村居民信任感之间的关系。经过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越高,则个体的信任感越高。然而,这种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中是有差异的,政府增加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将提高中等以上收入群体的信任感,但对低收入群体信任感的影响并不明显。该结论对把握中国社会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有重要意义。
WILL THE LEVEL OF PUBLIC SERVICE SUPPLY IMPROVE THE TRUST OF RURAL RESIDENTS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ply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by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trust of rural residents through the data of 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 (CGSS) in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2015, using a Multilevel Ordered Logistic Model.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we find that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local governments public service supply, the higher the individuals trust. However, this effect varies among groups with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and increased government spending on basic public services will increase trust among those with incomes above the middle income level, but the effect on the trust of lowincome group is not obvious. This conclus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unstable factors in Chinese society.
引言
信任与社会网络和社会规则一起被视为社会资本的范畴,其中信任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将信任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份。信任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维持人们各项合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如何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使得社会信任也变的越来越重要。政府从公民的收入中获得税收,并且将其转变为公共物品和服务,所以公民对公共物品或服务供给的信任感与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在一定区域内生活,其公共物品和服务提供的品质与数量影响着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只有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是好的,人们才会更加信任政府,愿意纳税,反之亦然。
然而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却不够理想,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发布的《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指出,城市居民中只有不到一半数量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的,而只有不到三成的城市居民愿意信任陌生人。《中国统计年鉴》显示,从2014年至2018年我国公共服务支出总计由15亿人民币增加至22亿人民币,而间接代表公民对政府信任感的上访数却在近五年公共服务支出逐年递增的情况下维持在49万件。近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并将其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战略目标,不断将公共服务标准和规范化,了解和落实我国对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要求和规定,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以及群体之间的一致性,并计划在2035年,全面完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要求。基于此,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居民信任感间必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文献综述
(一)信任研究
1.信任问题的历史沿革
信任是一个社会有效运行的润滑剂。长期以来,信任感研究在社会科学的汪洋大海中没能引起广泛学者的兴趣和重视。二十世纪初,西方社会学家韦伯和齐美尔直接研究了一些最基本的信任问题,为之后的信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直到20世纪70年代,当代西方社会已开始转型,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使得社会团结、合作等根基受到影响,为社会团结与合作寻找新的替代物、为社会秩序寻找新的整合基础成为社会学界的一种新的共识,至此信任问题开始正式进入了社会学的视野。随后经济学也将其纳入研究范围,并因其特性为经济学增加了许多研究视角。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