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字数:12745】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2
Key words 2
引言 3
二、文献综述 4
三、 浙江省加工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 6
(一)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 6
1.加工贸易的发展滞后于一般贸易 6
2.加工贸易方式两极化 7
3. 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趋于优化 8
(二)阻碍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 9
1.企业结构不尽合理 9
2.产品附加值较低 9
3.产业关联度较低、配套能力不足 10
4.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10
5.加工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 10
四、浙江省加工贸易经济增长效应的计量分析 12
(一)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的说明 12
(二) 单位根检验 12
(三) 协整检验 13
(四) 格兰杰因果检验 13
(五)结论 14
五、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浙江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 15
(一)政府政策因素 15
1.不平衡的税收政策 15
2.产业政策 15
3.投资政策 16
4.知识产权制度 16
(二)外部环境因素 16
1.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16
2. 要素禀赋条件 16
3.外商直接投资 17
(三)企业自身因素 17
1.企业的主体地位 17
2.技术创新能力 17
3. 路径的依赖性 17
六、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浙江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18
(一)政府层面 18
1.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18
2. 提高国内企业参与度 18
3. 引导产业合理转移 18
(二) 产业层面 19
2.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19
3.开发创新型产品 19
(三)企业层面 19
1. 加强品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牌建设,增强品牌意识 19
2.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0
3. 培养创新人才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浙江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摘要
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政府的大力支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成本,浙江省加工贸易自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浙江省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在带动本省经济增长、参与国际分工、进入世界市场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许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对加工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制约,加工贸易的发展速度逐渐降低。因此,如何解决诸如配套能力差、产业链条短等问题,促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延伸,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浙江省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研究浙江省加工贸易方面的情况。首先,简单介绍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理论;其次,对浙江省加工贸易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运用计量模型研究浙江省加工贸易与本省经济发展的之间的关系;再次,从政策、外部环境、企业自身三个角度探讨影响浙江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政府、产业、企业三方面对浙江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出对策建议。
引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国家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随着国际分工在各国家内部深入,加工贸易由此产生。在加工贸易发展的迅猛势头下,一般贸易占据主导的局面被逐渐倾覆,它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同时,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至本国,也有利于本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顺应发展潮流,牢牢把握住了这个发展机遇。在上海、广东、福建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后,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推广开来。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浙江省作为加工贸易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无疑也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问题逐渐暴露,例如配套能力差、缺乏自主品牌、丧失主动权等问题。因此,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探讨影响浙江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将选取浙江省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浙江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因素,运用大量最新数据通过EVIEWS7.0软件进行计量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献综述
(一)全球价值链相关研究
1.国外学者的研究概况
价值链的概念由波特(1985)首先提出,即企业间存在的不同增值活动相互关联,构成了一条价值链[]。随后,寇伽特(1985)将价值链概念延伸到区域和国家层面,提出价值链环节在各个国家或地区间的配置是由比较优势来确定的[]。之后,格里菲(2001)基于全球空间的视角研究生产活动布局,提出了全球价值链这一术语[]。此后,Gereffi et al.(2005)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全球价值链被细分成市场、关系、模块、等级、领导五种治理模式[]。Baldwin and Venables(2011)从企业外包决策的角度进行研究,发现国家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能完全决定分工格局,协调成本和生产结构都对其有很大影响[]。
2.国内学者的研究概况
张辉(2004)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中的动力机制、治理结构、产业升级等方面进行了概括性探究[]。曹明福、李树民(2005)认为参与分工可以获得分工利益却不一定获得贸易利益[]。冯淑梅、孙磊(2007)指出价值链竞争优势的实现形式由纵向一体化转变到横向一体化[]。刘仕国、吴海英(2013)提出全球价值链上频繁的国际中间品贸易和直接投资可以拉动产业升级[]。张幼文(2015)基于增加值视角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出口产品结构对贸易收益差异的影响[]。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