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基于制造业上公司经验数据【字数:11933】

2024-11-02 13:4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企业融资的关键方式之一是负债融资,其影响着企业投资时的选择。在不同理论假说的基础上,得出负债融资会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出现投资不足或者过度投资的现象。而不同的企业规模负债融资对其影响均不同,且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以2015—2017年制造业公司公布的年报数据为主要分析对象,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进行分组实证,研究不同股权集中度下,负债融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结论为不同企业规模和不同股权结构的企业负债融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不同。在大小规模的股权分散企业中负债相机治理均有主要作用;在大规模股权集中企业,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起抑制作用,小规模则存在过度投资现象。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 3
一、引言3
二、文献综述4
(一)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基础4
1.代理理论 4
2.信息不对称理论 4
3.现金流量假说4
(二)负债融资与投资不足的研究4
1.代理成本理论背景下负债融资与投资不足的研究 4
2. 信息不对称理论支撑下负债融资与投资不足的研究 5
(三)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的研究5
1.代理成本理论背景下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的研究 5
2.自由现金流量假说背景下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的研究 6
(四)文献评述6
三、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6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6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6
1.提出假设6
2.构建模型7
(三)变量的定义及说明7
1.被解释变量的选择7
2.解释变量的选择7
(四)实证检验8
1.总体样本描述性统计8
2.回归分析 8
四、结论及展望 10
(一)本文结论 10
(二)针对结论提出的意见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数据
引言
引言
作为企业重要的经济活动,投融资两者密切相连。投资的规模和期限直接影响融资,主要影响其规模、时间、方式和比例。融资是指企业进行资金融通,是企业投资的资本保证,融资规模直接约束投资的规模,公司投资成果受融资成本的高低影响,二者相互影响并相互作用。因此,公司投资理财决策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在公司的财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企业的融资方式多种多样,与融资相关的利益者也各不相同,其中包括有管理人、股东、债权人。融资方式也包括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两种,而融资方式的不同可能带来企业内部多种问题的差异,如公司财务结构和利益分配显著不同。由于经理人、债权人与股东对企业的约束作用和利益的获取方式不同,投资回报率的期望收益也大不相同。 截至目前,不同文献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关于负债融资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角度可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负债运用机理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析包括股东与债权人冲突以及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第二是负债结构即企业负债的数量和比例角度研究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其中,负债结构指的是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结构。 第三是通过考虑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或结合特殊的制度背景来研究债务融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先针对现有的研究成果作定性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数据针对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优化配置制造业公司企业投融资资源和公司治理,对其提出政策意见。
二、文献综述
(一)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基础
1.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将企业中的代理成本分为两类。均是股东和企业其他管理人负债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而股东和管理者债权人之间存在利益等方面的冲突,代理一旦存在成本,实行债务融资时,利益冲突导致的摩擦会加剧,因而会导致投资不足的现象,可见,这一现象是由于代理成本导致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减少用于投资的资金;代理理论同时反应,一旦降低冲突,管理者并不能以损害他人(股东)利益来投资,因此可以限制过度投资。
2.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一种由于双方所掌握信息的不对等而产生的,而该理论认为:正是由于在市场经济的活动中,与活动相关的人员掌握的信息存在不同,这些差异的信息导致了掌握较多信息的居于有利地位,掌握较少信息的居于不利地位。
信息不对称理论首先在企业的治理中得到运用:由于贷方和公司的内部管理者掌握的信息不同,对于信息的处理和分布并不对等均衡,所以当公司需要举债融资的时候,相对于外部的投资者即贷方,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往往掌握更多更详细的公司信息,同时身为贷方的外部债权人也无法像内部管理者一样获得准确的企业信息,因此外部债权人即使想要对项目进行未来的投资,也会意识到并不占据有利地位,而一旦地处劣势便会产生逆向选择,从而导致公司投资不足,即企业为了消除劣势而提高贷款利率,利率一旦提高,融资成本相应会变高。而过度投资现象一般发生在契约签订结束以后,由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管理者和股东投资未来净现值为负的项目。
3.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在 1988 年,Jensen 提出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盈利公司具有不同的阶段,而当其经历其他阶段处于成熟阶段的时候,公司经过成长往往拥有大量的闲置现金但是成长机会较少,因此作为管理层即经营者有滥用资金的倾向。而在该理论下引入负债融资,可以对企业的过度投资进行制约,原因是负债融资签订的债务企业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而强制性可以迫使企业定期还款,因而企业中的自由现金减少,可控自由现金一旦减少,管理层滥用资金的机会也会降低。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