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来自沪深两民营上公司的证据【字数:13968】
目录
摘要4
关键词4
Abstract4
Key words4
引言4
一、绪论4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4
1. 研究背景 4
2. 研究意义5
(1)理论意义5
(2)现实意义5
(二)文献综述5
1.国外研究5
2. 国内研究6
3. 文献述评6
(三) 论文研究方法与内容7
1.论文研究方法7
(1)理论分析法7
(2)实证分析法7
2. 论文研究内容7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7
(一)概念界定7
1. 股权激励7
2. 公司绩效8
(二)理论基础8
1.委托代理理论8
2.激励理论8
3.信息不对称理论9
三、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分析9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概述9
(二)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10
四、研究设计11
(一)研究假设11
(二)变量选取11
(三)模型构建12
(四)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12
五、民营企业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12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12
(二)相关性分析13
(三)稳健性检验13
六、总结15
(一)主要研究结论15
(二)主要政策建议15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6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来自沪深两市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
摘要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民营企业对于人才的渴求更加旺盛,大多数民营企业采取了股权激励这一制度来获取人才,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民营企业的股权激励并未发挥出预期的效果。本文以2015年2019年沪深两市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深挖对管理人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员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高管股权激励能显著降低因代理问题所产生的损失 ,进而提高公司绩效。在文章最后分析本文的不足,并试图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引言
我国民营企业逐渐通过完善治理结构、改善管理制度、补充优质人才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但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难免会带来委托代理问题,作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一大法宝,激励制度是不可或缺的一步。作为公司激励制度的一部分,股权激励计划自2006年证监会颁发《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来,逐渐从民营企业当中的的奢侈品发展成了一种必要的措施,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中获益颇多,这也促进了更多的企业尝试实施股权激励措施。本文试图整合进行股权激励计划的意义和产生的重大影响,提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股权激励开始真正践行是在20062008年的股权分置改革,通过这次改革,我国的股权激励政策体系得到了逐步的完善。此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05年12月又出台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得到了很不错的修补,为股权激励提供了一种实践标准,催化了股权激励大范围的推广。2006年9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进一步详细规定了股权激励的要求,使其更突出重点。越来越多的国有的上市公司开始认识这种激励措施,进行股权激励的实践。自党的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来,上市公司开始注重股权激励。直到近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力挺民企来生根发芽,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民企的活跃度和创造力,建议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推动高素质的发展中重大作用。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国内经济稳中有进,民营企业更是通过上市融资持续地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尤其在“一带一路”、微型电子器件、新通讯技术、非常规能源、高新复合材料、海量信息数据等新兴领域,用技术创新和重组并购等措施将业务覆盖扩大,提高市场占有率。但公司高层管理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以及追求短期的高利润,可能在经营过程中借由职权、人脉、会计政策等途径进行一些附加行为,甚至违反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增加公司的因代理问题而产生的种种损失。而给经营者发放公司股票或其他公司的经济利益,从而被纳入企业所有者当中,可以使高管把自己和公司的利益紧密结合。因此,高层管理人员激励对提升公司绩效的积极意义十分重大。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试图提出提高民营企业绩效,利用股权激励方法的建议。虽然目前国内外已经存在学者对二者关系做研究,但是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关注点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所以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民营企业的特定企业群体为观察对象,分析民营企业股权激励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为民营企业股权激励方式的改革做出了理论上的参考,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文献得到了补充,故具理论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