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沪港通对中小板场波动性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法的研究【字数:11712】

2024-11-02 13:3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沪港通互联互通机制自诞生以来,为香港与内地双向投资创造了广阔的平台,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本文以沪港通正式开通为时间节点,分不同时间区间构造面板数据,根据中小板股票活跃程度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以股价振幅为主要研究变量,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先后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及实证分析来论证沪港通机制对我国中小市场股价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开通初期,由于资金流入相对于原本的内地市场规模较小,沪港通机制在短期内对中小板波动性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沪港通交易机制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小板市场的非有效性愈发突出,长期来看沪港通加剧了中小板市场的波动性。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文献综述2
(一)国内研究现状2
1.国内关于沪港通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研究2
2.国内关于股市波动性衡量指标的研究3
(二)国外研究现状3
1.国外关于开放资本市场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研究 3
2.国外关于股市波动性衡量指标的研究3
(三)文献评述4
二、研究假设4
三、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4
(一)研究设计4
1.因变量 4
2.虚拟变量5
3.控制变量5
4.模型设定6
(二)数据来源6
四、描述性统计6
五、实证分析7
(一)假设1检验7
(二)假设2检验8
(三)稳健性检验9
六、结论及建议11
(一)结论11
(二)建议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沪港通对我国中小板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法的研究
金融学 盛晓丽
引言
引言
(1)研究背景
2014年4月,沪港通概念被重点提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以及考察,2014年11月,沪港通机制正式诞生,沪港通机制作为我国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架起内地与香港资本流动的桥梁,很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大程度上促进了两地股票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后续的其他资本市场开放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中小板作为我国股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的弥补了主板市场的不足,为那些未能达到主板市场上市要求的中小企业提供的广阔的发展平台,中小板在我国运行以来,选择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越来越多,融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他们的出现,为经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的活力,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与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市场有效竞争,资本结构不断优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来研究沪港通启动对我国中小板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丰富了沪港通对于我国股市的影响的研究。并且文章对沪股通的相关研究和现状进行梳理,从而可以使我们对沪港通的相关概念、现状以及对内地股市波动性影响的机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来反映沪港通对我国中小板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丰富了我国关于逐步扩大资本市场政策的研究,为逐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提供相关理论和实证支持。
(3)现实意义
到目前为止,沪港通已开通十余年,这一机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方向非常值得探讨。目前已有的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沪港通对主板市场的影响分析,中小板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中高速发展的一部分,其发挥的作用与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顺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中小板扩容的步伐不断推进,为更多的符合国家经济转型方向的企业提供上市融资渠道,在调整我国资本结构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由于境外价值投资观念的盛行,境外价值投资者偏向于将投资与实业相结合,倾向于长期投资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我国中小板市场在吸引境外价值投资者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研究沪港通背景下我国中小板市场所受到的影响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关于沪港通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研究
李博、彭坤(2016)从内地和香港两地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入手,对沪港通实施前后的两地股市建立GARCH模型,发现两地股市一直存在双向的波动效应,但沪港通开通之后,这种双向效应有所减弱,原因在于这样一个互联互通机制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投资渠道,使得内地股市价格信息更加真实,定价更加准确,从而降低内地股市的波动性。马婉茹(2019)通过建立PSMDID模型发现沪港通开通降低了A股市场的波动性,沪港通开通之后,境内部分理性投资者转向境外进行投资,改变了境内投资市场结构,非理性投资者居多,与此同时沪港通吸引了大量境外机构或大额资金投资者,导致国内投资市场结构再次发生变化,最终理性投资者占上风,从而对内地股市起到了稳定的作用。许从宝(2016)利用双重差分法,以沪港通开通为节点。对前后不同时间段的上证A股市场的波动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短期内沪港通对上证A股市场的稳定效应并不是非常明显,但长期随着资金的流入和沪港通交易的不断开展,上证A股市场的波动性有明显的降低。
许香存、陈志娟(2016)利用事件研究法,建立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沪港通对我国A股市场的波动性的影响,发现沪港通加剧了A股市场的波动性,一方面因为资本市场开放之初,国内投资者对此产生了过度的反映,引起了一连串的过激的不理智的投资行为,导致短期内股市价格波动幅度增大,另一方面境外投资者的对内投资也将大量国际市场风险带入,导致价格波动加大。陈晨(2015)利用双重差分法重点对上海证券交易市场股票的波动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沪港通开通在短期内加剧了上证所股票的波动性,尤其是被境内外投资者共同追逐的被纳入标的股的股票。潘成蓉(2018)采用双重差分和多阶段回归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沪港通对于上海和香港两地股票市场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发现短期内沪港通加剧了两地股市的波动性,其中对沪市的影响更大,但随着两地市场的不断融合,这种影响逐渐消失,两地股市波动性渐渐回到之前的水平。杨颖洁(2016)建立ARMAGARCH系列模型及VAR模型等,分别研究了沪港通开通之后中小板市场受沪股通和港股通的影响程度及方向,发现沪港通开通增强了中小板市场的非有效性,导致中小板市场波动性增大,其中中小板市场主要受沪股通的影响较大且为正向影响。刑硕(2016)利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研究沪港通对沪市波动性的影响,发现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以来,沪市股价上涨下浮幅度都有所上升,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不理智、信息分析能力较弱的散户投资者较多,机构投资者较少,再加上国际市场引入的风险,导致沪市风险加大,股价波动加大;同时由于大量抱有投机心态的境内投资者转投港市,在提高港市股价的同时也加大了股价的波动程度,进而通过沪港通机制影响沪市。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