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公司股价变动的影响基于创业板的实证研究【字数:9872】

2024-11-02 13:3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股权质押是一种新型融资形式,其凭借着易操作和易变现的特点,备受上市公司青睐。笔者在对股权质押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后发现,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多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作为出质方进行股权质押,这些人在公司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旦质押交易被平仓,他们的控制权将面临着被转移的风险,继而影响股价稳定。所以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价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结合了创业板企业融资需求和股价波动性相对较高的特点后,本文采集了创业板上2017至2019年全部股权质押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负向影响着公司股价,且股价随着质押比例的增高而下降。最后,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一、引言3
二、文献综述4
(一)股权质押产生背景及动机4
(二)股权质押对企业价值影响5
1.积极方面5
2.消极方面5
三、实证分析6
(一)研究假设6
1.概念界定6
2.理论基础6
(二)样本来源6
(三)模型设定和变量解释7
1.被解释变量7
2.解释变量7
3.控制变量7
(四)实证分析结果8
1.各变量参数统计情况8
2.相关系数矩阵及多重共线性检验8
3.回归分析8
四、主要结论及建议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股价变动的影响
——基于创业板的实证研究
引言
引言
我国的资本市场近年来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相应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因此,股权质押这种融资形式逐渐浮现在大众眼前。股权质押,可以说是以股权作为担保物,持有股权的出质方将其出质来融得资金,股权质押属于权利质押的一种。虽然近年来各项法律法规的实行使得股权质押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但大众还是因为下行的行情和频繁爆发的股权质押爆仓风险而担忧。基于此,无论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是具有维护市场稳定责任的监管当局,或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再或是二级市场投资者,了解该业务的潜在风险都是很有必要的。
研究整理国内外有关股权质权的有关文献资料后,笔者发现目前学术界关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权的研究大多是研究股权质权与企业价值二者的关系。其中,有学者认为,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权会分离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带来利益侵占效应,负向影响企业价值。然而与此相反,也有部分学界的声音表明,股权质押后带来的控制权转移风险会激励控股股东产生改善公司业绩的动力,这会给企业价值带来正面作用。由此可见,学术界在关于股权质押与公司价值方面的研究中,尚未形成一致意见。此外,现有文献很少直接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权对公司股价产生的影响。
因为在我国多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作为出质方进行股权质押,这些人在公司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当质押交易被平仓时,公司的控制权会面临转移风险,从而可能给股价带来波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公司股价联系密切,对这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能有助于上市公司重视股权质押行为,合理使用股权质押进行融资,还能揭露股权质押有关现行制度的弊端,改进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
由于相较于以大企业为主的主板市场,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多遍布对融资有更大需求的成长型的企业,这些公司的股价波动性相对较高。所以本文的研究样本来自创业板上2017至2019年的全部股权质押数据。由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是股权质押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本文将在相关文献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具体研究质押比例对被质押公司股价的影响,希望能在丰富现有理论的同时,对如何更好的运用股权质押这一金融工具有所贡献。
二、文献综述
(一)股权质押产生背景及动机
现代公司股权集中度的提高是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产生前提。学术界对英美国家的股权质押事件关注的较少,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股权相对而言比较分散,同时也具备着完善祥备的条文法规,所以市场中基本不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行为。但在我国,股权质押行为比较普遍。股权质押既可以满足上市公司股东的融资目的,还能确保其股票的所有权和公司的控制权,因此备受青睐。经过对学界相关文献的分析,笔者发现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的目的各不相同,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扩大自身利益
李旎等[1](2015)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可能通过质押行为形成占款,扩大自身利益,给企业业绩带来损失。王超恩 [2](2017)在理论分析后指出:控股股东倾向于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利的投资项目来获取私人利益,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可能导致过度投资现象。林东杰[3](2014)和谭燕[4](2013)也发现了,控股股东可能会通过其质押行为来侵占企业资产,攫取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郝超项 [5](2009)在对企业最终控制人的股权质押事件研究中发现,质押行为会导致两权分离,增加侵占效应,拉低企业市值,或成为控股股东掏空企业的一种手段。李永伟等[6](2007)和黎来芳[7](2005)分别在各自关于股权质押的案例分析中验证了这一点,即控股股东的质押行为实则是在掏空企业价值。
2.筹集资金
因为通过股权质押获取融资操作简单、流动灵活,所以许多控股股东倾向于以此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改善流动性并增加融资机会。吴秉恩[8](2001)认为上市公司往往在需要流动资金时会选择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张陶勇[9]等(2014)在对我国资本市场中584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样本进行收集分析后同样验证了这一点。艾大力和王斌[10](2012)提出,当大股东需要募集资金时,他们往往会选择股权质押。
3.维持控制权
控股股东往往能从控制权中扩大自身利益,获取私利,所以他们高度重视控制权,维持自身控制权也是控股股东质押动机中的一种。他们将努力维持和加强控制权,以防止其转移。龚俊琼[11](2015)高兰芬[12](2002)。在各自的研究中发现,控股股东倾向于通过股权质押这种方式获取资金来购买股份,以达到巩固自身控制权的目的。Kao L和Chiou J[13](2005)在对台湾股权质押的研究中指出,大股东会把质押的资金用于增持二级市场的股票,从而来增强对公司的控制。因为在股权质押过程中,只要能够及时偿还,质押的控股股东在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时就仍具有控制权和表决权。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