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生产性投资的影响【字数:11971】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意义2
二、文献综述3
(一)产权稳定性的相关研究3
(二)农地投资的相关研究3
(三)农地流转和农地投资的相关研究4
(四)文献评述4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情况4
(一)抽样方法4
(二)变量选择与说明5
(三)变量定义、模型设定及描述性统计6
四、计量结果与分析6
(一)描述性证据6
(二)主要回归结果6
五、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8
致谢9
参考文献9
土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生产性投资的影响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13年1月31日,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鼓励农户积极对农地进行生产性投资,中共中央下发相关文件,同时,中央一号文件也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出农村工作要稳扎稳打,不能片面追求普及率。这样一来,我国前期刚刚完成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能够得到妥善完善,同时对农地、林地等经营权的保护也能够得到加强,文件要求,到2018年,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工作在第一阶段的工作都要完成,届时农民承包地面积将得到准确计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量,四个方向不明确等问题也可以予以积极妥善的解决方案,并尽快完成登记颁证工作。由此,我国新一轮土地确权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但根据已有统计可以发现,二轮承包以来,农民对土地寄托的安全感知较弱,这主要是因为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实施不到位,法律文书发放不到位,农户对土地确权政策的意义看法不够深入,同时受到传统习俗的约束。由此可见,农户的生产投资行为受诸多方面影响,其中个人对所持有的资产的感性认知对其影响比较大,如果农户认为持有的土地可以长期稳定,那么会加大对农地的投资,农地的租赁市场的发展也会得到促进,对金融资金的借贷行为也会有所影响。
有关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投资的影响,相关研究比较多,Besley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如果地权不稳定,农户投资可能会受到抑制[1];Cartey也认为地权稳定会增强农户对农地的投资[2];Jacoby的研究表明地权稳定对投资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3]。另外,何凌云和黄季焜[4]、郜亮亮等[5]把长期投资指标设定为有机肥,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发现,如果地权稳定比较,那么更有可能提高农户对农地长期投入,这一投资也是集中在土壤肥力投资。如果对农户所持有的土地产权进行明晰,那么他们会对未来预期更加稳定,减少农地产权纠纷,即提高了农地产权的稳定程度。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农地产权的稳定性与农户投资并无明显关联。农户对农地生产性投资的决策一般来说会受到农地产权稳定性的影响,进而对农户的自主生产行为和农业的可持续集约发展。多数学者持有这样的观点:农地产权稳定性得到提高,农户对农地的生产性投资也会增加。
(二)研究意义
我国土地流转的不断发展,除了自家地,农户通常还使用转入地。而转入地产权不稳定的问题比较明显,农户就会产生安全感知问题,这一问题会抑制农户的土地投资。随着科学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农业生产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动,农业生产中传统的农家肥来源越发单一,仅仅研究农家肥显得尤为不足。那么,除了农家肥、绿肥等投资之外,农户对不同类型土地的其他类型长期投资状况是怎样的?考虑到地权的稳定性问题,是否对流转地投资会更少?同时,流转地之间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别,不同类型流转地的对农户流转地投资的影响又有什么差异?
同时又有很多研究表明,我国农地流转市场蓬勃发展对土地产权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继而影响农户的土地投资;同时契约因素作为土地流转中的重要环节,对土地产权的稳定性也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因而在此社会环境下,调查研究土地流转与契约类型对农户土地投资的影响具有时效性和可行性。根据实证测度结果,我们也可以为促进农户投资水平的提高提出恰当的政策建议。而且农户的土地经营与流转状况以及土地投资状况都可以进行实地观察和问卷走访,研究对象的信息具有可获得性。
基于此,本文将对土地流转对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这将有助于全面了解土地流转对土地投资的具体影响,为提高土地投资水平给出政策建议。长期投资的增加会提高农地生产力,同时对土地流通转让产生影响。土地租赁市场得到发展,影响抵押贷款市场,农户的借贷行为也会产生变动。本研究则基于以上背景,立足于实际微观调研数据,采用Probit二元响应模型来研究农地产权状态对农户长期投资的影响,从而对农户的信贷需求提供了金融领域的研究基础
二、文献综述
(一)产权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通过已有研究发现,产权稳定性在不同文献中的有不同的界定,特别是在土地确权之前,有学者使用土地流转次数作为衡量产权稳定程度的指标。潘倩等[6]从理论层面综合分析,农村土地的调整频率、土地调整幅度的大小和距离上次土地调整的时间长短可以衡量土地产权的稳定性。Van Gelder[7]认为农地可以由法律稳定、事实稳定和感知稳定作为一个能够衡量总体稳定性的较为完善的指标。由于感知稳定性有较大的主观性,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使用法律稳定和事实稳定作为衡量指标。法律稳定的界定较为清晰,一般是由国家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政策进行定义,事实稳定是根据对产权拥有的实际情况进行界定,鉴于此,本文基于法律稳定和事实稳定的基础,利用江苏省两个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土地确权颁证状态作为检验农地稳定性的指标,以完善土地确权颁证政策的金融传导路径。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