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对公司债发行成本的影响【字数:9016】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或绪论) 3
一、文献综述4
(一)信用评级的概念和理论 4
1.信用评级模型与方法 4
2.信用评级的相关理论4
(二)信用评级与债券发行成本的研究 5
1.信用评级对债券发行成本有较强的解释作用5
2.信用评级对发行成本的解释作用并不显著5
二、信用评级对债券发行成本的实证研究 6
(一)样本的选取6
(二)变量的定义及说明6
1.被解释变量6
2.解释变量6
(三)模型结构7(四)实证检验7
1.回归结果7
2.小结7
三、结论及展望 8
(一)本文结论8
(二)促进债券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信用评级对公司债发行成本的影响
引言
引言
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先针对现有的研究成果作定性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数据针对信用评级和债券发行成本的关联性大小予以实证研究,希望总结出当下评级中隐含的缺陷,归纳可行的应对方针。大体而言,本文可细分为三个模块:第一部分总结债券市场的理论分析,包括信用评级的模型与方法以及相关理论以及总结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发现债券发行成本与信用评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第二部分进行实证研究,以2018——2019年上市的公司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真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实利息成本模型,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总结全文的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评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信用评级的概念和理论
1.信用评级模型与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信用评级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评级对象信用风险的大小,而不是其他类型的风险,比如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外汇风险等等。并且,信用评级在针对债券的评价方法上主要参考债券的违约损失率,评级结果不代表公司本身的价值。
2.信用评级的相关理论
(1)信息不对称理论
(2)交易成本理论
(3)博弈论
博弈论提出,公司债评级的本质属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机构倾向于采取对自身更有利的方针。如果市场满足公开化、透明性等特征,同时市场机制较为完善,如果公司发生违约行为,由此能显著提升企业收益,然而如果投资人员能获取该信息,导致公司在再次发行债券,会受到负面影响,发行中可能遇到重重困难,发行成本有所提升。因此,就信息公开化市场而言,企业采取违约的选择并不明智。如果信息不完全公开,监督体系有所缺陷,企业即便出现一次违约也不会因此被惩处,而且短期内消息并不会被传播,那么公司会因为可以得到额外收益而选择违约。在长期中,当信息被广大投资者了解使可能投资者已经购买了该公司的债券,所以投资人员决定是否投资于该债券时,希望获取更多信息,评级机构就这样产生了。
(二)信用评级与债券发行成本的研究综述
1.信用评级对债券发行成本有较强的解释作用
一般来说,作为债券发行人资质的证明,参照评级公司披露的评级结果,能一定程度降低交易二者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Hseuh和Kidwell(1988)表明借助于信用评级,发行人能散播出资信等级较优的讯息,由此缩减交易成本。Altman(1988)主要获取某时间段内数据,建立实证模型予以评估,总结出结论,认为信用评级结果与到期收益率呈现突出的负比例关联,当信用等级逐步增加时,到期收益率也会随之明显缩减。Ziebart(1992)分析信用评级、债券利差、财务数据的关联性,总结出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会就信用评级产生影响进而间接影响债券发行成本。这同样是信用评级为投资者提供了有效信息从而降低了投资者的判断成本,提高了公司的筹资效率。
Moon和Stotsky(1993)表明信用评级属于不充分统计参数,相对于债券特征及财务指标而言,有着更为突出的解释力。Jeff等(1998主要分析美国债市的表现,选取1980年至1993年中的相关数据,建立实证模型后探究债券评级和发行成本的关联性,总结出发行人评级结果可进一步作用于融资成本。参照这些研究人员总结出的结论,均能看出债券评级的高低可以显著影响债券的发行成本。
而国内债券评级市场成熟度与国外相比成熟度不高,实证研究的数量较少。邹洁白(2011)在研究中设置信用利差和流动性利差两种模型,确定债券发行规模、行业性质、企业性质、发行人财务指标、发行期限、信用评级虚拟变量等不同参数,通过论证归纳短期融资券利差的关联性维度,总结出其评级结果就信用利差可产生明显的作用,当评级逐步增加时,对应的利差会逐步缩减。沈中华等(2018)在研究中借助于随机森林法,确定2002到2017年国内资本市场主要金融工具为研究对象,详细而言有企业债、中期票据、公司债等,参照债券信用等级就融资成本产生的作用程度,以此进行排序,总结出评级结果有突出解释力。
2.信用评级对发行成本的解释作用并不显著
同时国外有很多学者认为债券的信用评级和发行成本之间关系并不十分显著。其主要原因在于无风险利率的解释作用更强且评级机构存在为了吸引客户而调高评级的动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