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管理以黄河慈善厨房为例【字数:13749】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1
(一)研究意义1
(二)研究概况2
1.基本概念界定2
2.文献梳理与述评2
(三)研究进路3
二、黄河慈善厨房志愿者管理现状3
(一)黄河慈善厨房志愿者管理的成功之处4
1.实施扁平化的组织结构4
2.发挥领导人自身魅力5
3.满足志愿者参与动机与期望6
(二)黄河慈善厨房志愿者管理的不足之处6
1.缺乏志愿者的权益保障6
2.缺乏志愿者全面培训7
3.缺乏志愿者的激励机制7
三、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管理的建议8
(一)建构扁平化组织机构和规范化管理制度8
(二)宣传明确的组织理念8
(三)完善全面的志愿者激励机制9
(四)加强志愿者安全培训和权益维护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附录 志愿者调查问卷统计12
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管理——以黄河慈善厨房为例
引言
黄河慈善厨房作为一个地区性的中小型公益慈善机构,可以作为普遍存在于各地的这一类非政府组织的代表。本研究以黄河慈善厨房为例,根据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非政府组织的特点,从微观层面着重研究非政府组织内部对于志愿者的管理,使用了访谈、观察和问卷多方式的进行调研,探讨组织内部志愿者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一、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盈利或非政府组织依靠大量的志愿者,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影响力。从那个时代开始,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组织管理的研究也逐步开始。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非营利组织管理》一书中便提及了志愿者与义工对于组织的重要性。根据欧美学者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可以概括出,他们目前的研究是从非营利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与激励、组织行为学等方面进行的相互交叉的综合性研究。
反观国内对于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管理的研究,现在更多的集中在政府这一宏观层面对于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的管理,但是缺少了从组织内部的分析。本研究旨在考察政府管理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进一步分析非政府组织内部对于志愿者的管理。期望该研究可以扩展志愿者管理的研究范围,从理论上弥补了现阶段所缺少的非政府组织内部对于志愿者的管理。
非政府组织发展壮大的瓶颈之一是无法保证充足的志愿者参与组织项目和活动。而且对志愿者的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存在志愿失灵现象。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成为组织的志愿者,如何留住志愿者,并有效地鼓励他们去完成组织项目、实现组织项目,找到自己的人生归属感,是非政府组织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对黄河慈善厨房组织内部志愿者管理的调查分析,研究一个慈善组织志愿者管理的优点与不足。分析现在已经成熟运行的民间慈善组织,一方面可以给其他类似组织提供一个清晰的、明确的例子,便于其改进自身内部志愿者管理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现在对于民间慈善组织的案例研究。
(二)研究概况
1.基本概念界定
最早提出非政府组织概念的是联合国。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特征通常是存在一种分工明确体系完善的世界标准模式,即不同的组织都存在着理事会、中间层、员工与志愿者这几个方面的管理模式。[1]各种民间的小型的草根的非政府组织主要是作为一种社会力量而存在的团体。[2]学者张鸣旭(2016)、刘丹莉(2008)等在界定非政府组织时,基本上会按照组织性、民间性、非政府性、自治性、志愿性这五个特性划分。此外,在不同的研究之中,非政府组织常与社会组织、非盈利组织、第三部门、志愿组织等概念交替使用。而且,这些概念之间并无根本性的区别,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这类组织某一方面的特性而已。
志愿者一直都存在,随着非政府组织这一概念的兴起,志愿者被重新认识和界定。首先,一个社会要实现整体的健康发展,就需要每个人都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尽自己的义务,甚至可以说,需要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扮演各种不同角色的志愿者。[3]广义上,凡是从事志愿服务的人都是志愿者,也就是说志愿者就是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自愿、无偿以智力、体力、技能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人,这一种类型从人类社会化以来就一直存在。狭义上,志愿者是根据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重新界定的,仅指参与各种类型的非政府组织发起的事志愿服务活动的人,不包括未通过志愿服务组织从事志愿服务的人。[4]综合国内的学术研究,部分学者吴瑾仪(2019)、倪霓(2011)多角度的阐述志愿者的边界,虽然在志愿者的法律规定、权益保护等方面各抒己见,但是都有着一个基本的规范,即志愿者是自愿的、不计报酬的参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人。
有志愿者就需要有志愿者管理,志愿者管理存在两个研究视角,第一种视角是从外部,即国家法规和行政部门出台的各种管理志愿者的管理办法和官方背景社会组织。第二种视角是从内部,即一个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管理。在第一种视角下,主要以研究法规,如《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或研究官方的志愿者组织,如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第二种视角下,志愿者管理又可以从三个方面定义:一是从模式、机制等方面展开对志愿者管理的探讨;二是依托某个理论展开分析,具体涉及NGO志愿者驱动力视角、NGO志愿者功能视角、生命周期视角、社会生态网络视角、社会交换视角、心理契约论视角、胜任特征视角等;三是从问题与对策方面进行具体考察。[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605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