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以汶川大地震事件为例【字数:11775】

2024-11-02 13:0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绪论2
(一)研究意义2
1.理论意义 2
2.现实意义2
(二)基本概念2
1.非政府组织 2
2.公共危机管理2
非政府组织参与汶川大地震状况分析3
汶川大地震事件回顾3
非政府组织公共危机管理参与情况3
1.参与救助3
2.公众监督4
3.信息沟通4
4.社会宣传4
三、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
(一)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4
1.内部管理机制落后 4
2.监督机制不完善5
3.社会信任不足5
4.政府对非政府组织保障不力5
(二)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5
1.缺乏健全法律体系的保障5
2.缺乏完善管理机制的监督6
3.缺乏有力社会公信力的支持6
4.缺乏与政府持续有效的协作6
四、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完善对策7
(一)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法律法规7
(二)加强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监督7
(三)提高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信任7
(四)正确处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8
致谢9参考文献10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
——以汶川大地震事件为例
引言
在我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社会,是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在危机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在现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面对频发的危机事件,加上公共危机自身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单一的政府治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非政府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并通过其广泛性、灵活性、民众性等优势,在危机治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非政府组织在危机治理中也存在着制度缺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陷、人才匮乏、监督机制落后等问题。因此,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研究成为了现代社会危机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绪论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于汶川大地震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危机的策略,丰富了现在对于研究非政府组织的案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二)基本概念
1.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独立于政府部门,具有公共性质且承担相应的公共职能,它们活跃在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名称、形式、性质、规模千大多不同,但一般都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点:非政府性、公益性、非营利性和志愿性。[]
非政府性
非政府组织独立于政府组织,是具有非政府性的组织。它能够自主地开展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和政府平行存在与市场进行公正、公开、公平竞争。
非营利性
非营利性指,不是营利性的企业,非政府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具有利润分红的营利机制,组织资产是公共所有。
公益性
非政府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其行为活动具有公益性,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失灵,同时,它们能够尽可能提供公共产品。
志愿性
志愿性指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之间是基于自愿、自主的奉献精神和不求回报索取的博爱精神,没有外在的强制关系,因此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成为其重要的人力资源
2.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又称公共性危机,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公共危机的根本性区别在于公共性,即其指向对象是特定区域的所有公民,每个人都是危机侵害的对象。公共性危机往往威胁所有公民的人身安全,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加剧破坏性。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社会基本矛盾改变,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威胁社会稳定。[]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非政府组织和其它社会组织之间相互协调,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应对方案,从而对各类公共危机事件进行有效预测、监控和防范,并通过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有效地处理各种公共危机事件,对公共危机进行善后处理,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全过程。
非政府组织参与汶川大地震状况分析
汶川大地震事件回顾
汶川大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波及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震级高达8级,余震3万多次,涉及四川、陕西、重庆等多个省区市400余县、4万余村庄。此次地震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000万多人,其中重度受灾面积多达13万平方公里,造成近七千名同胞遇难。汶川大地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大量房屋建筑倒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破坏了受灾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引发了举世罕见的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此次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我国政府及时开始危机处理,成立了危机处理专门小组,在党的领导下统一负责危机应对工作,及时分配和调动社会资源,援助受灾地区。
在政府的号召带领下,国内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响应配合,在各个领域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采用各种可行方式支援灾区,以配合政府危机处理工作的开展。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筹款筹物活动,对受灾地区急需的临时住房、医疗设施、物资保障等提供支援,向受灾地区奉献爱心。有些公众还自发前往灾区协助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参与救灾。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人力、物力及财力的缺陷,缓解了政府的压力,推动整体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全球各国也自发向中国提供援助,向中国捐献了紧急的帐篷、医疗设备等各项救助内容,缓解了此次地震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60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