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文旅融合背景下历史文化名镇价值挖掘与利用研究以溱潼古镇为例【字数:16283】

2024-11-02 13:0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文脉传承、旅游开发等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我们以新的视角探索文旅产业的新型发展之路。历史文化名镇是人类历史文明遗留的“活标本”,在价值作用领域上有着丰富的价值。有效挖掘利用历史文化名镇的价值能够展现其生命力,促进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型与升级,实现名镇历久弥新的愿景。本文结合江苏历史文化名镇价值挖掘利用现状,选取泰州市姜堰区溱潼古镇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对江苏历史文化名镇所具有的价值及其表现进行了梳理,并对目前江苏历史文化名镇的价值挖掘利用经验措施进行归纳,充分认识了文旅价值对江苏历史文化名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指出江苏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的挖掘利用在角色定位、文脉传承与商业化关系、挖掘利用质量以及建设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结合文旅融合的背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身对于江苏历史文化名镇价值挖掘利用的意见建议。
目录
摘 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一、问题的提出:文旅融合与历史文化名镇价值挖掘利用 2
(一)历史文化名镇价值挖掘利用的研究及不足 2
(二)历史文化名镇价值挖掘利用的实践及不足 3
(三)本文研究思路 3
二、江苏历史文化名镇价值挖掘利用现状 4
(一)聚焦文旅价值有序开发 5
1.江苏历史文化名镇的文旅价值及其表现 5
2.注重文化内生力有序开发旅游资源 5
(二)形成文旅产业配套体系 5
1.江苏历史文化名镇的社会生态价值及其表现 5
2.健全文旅要素配套体系促进多价值融合 5
(三)完善建设资金链 6
1.江苏历史文化名镇的经济价值及其表现 6
2.资金支持制度化 6
三、江苏历史文化名镇价值挖掘利用的问题 6
(一)价值挖掘利用中的角色问题 7
(二)文化传承与商业化关系问题 7
1.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存在局限 7
2.公司化运作淡化文化特色 7
(三)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文旅价值挖掘利用质量方面的问题 7
1.文旅价值尚未充分挖掘 8
2.文旅价值利用困境 8
(1)价值利用模式缺乏创新 8
(2)文旅价值利用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8
(四)价值挖掘利用资金保障的问题 8
四、江苏历史文化名镇价值挖掘利用的对策建议 8
(一)培养文化自觉意识,提高民众参与度 9
1.注重古镇文化宣传,培养价值归属感 9
2.牵引人才回迁创业,激发居民积极性 9
(二)挖掘古镇文化底蕴,树立文化传承新理念 9
1.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9
2.逐步树立“社区旅游”新理念 9
(三)提高价值挖掘利用质量,升级优化文旅产业 9
1.充分挖掘文旅资源,促进多维价值融合 9
2.创新价值利用模式,实现产业规模效益 10
(四)拓宽价值挖掘利用投入资金渠道 10
1.稳固政府财政拨款 10
2.创建社会融资平台 10
3.鼓励个体形式捐款 10
结语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附录A 访谈提纲 13
附录B 调查问卷 14
图11 技术路线图 4
表21 江苏省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31处)汇总表 4
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历史文化名镇价值挖掘与利用研究
——以溱潼古镇为例
引言
在我国,文旅融合的概念最早由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提出,文旅融合强调文化创意对于旅游产业的核心意义,重视文化符号的创造。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为文旅融合的发展提供了顶层机构支撑,指引出文化行业和旅游行业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两者融合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即一方面通过文化塑造旅游,另一方面以旅游彰显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需要以新的视角审视原文化和旅游相关价值的挖掘利用工作,了解文化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式,依托旅游的产业模式进行文化再创造,因地制宜探索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区发展之路。文旅融合为历史文化名镇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对当地文化与旅游的协同发展具有积极的外部效益。本文选取溱潼古镇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以文旅融合为背景条件探索历史文化名镇价值挖掘与利用的路径,梳理江苏历史文化名镇中的典型案例溱潼古镇在价值挖掘利用中的经验,从文旅融合的背景出发讨论在其现行价值挖掘利用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而对江苏历史文化名镇的价值挖掘利用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寻求出新时代背景下文化旅游发展方式转型与升级的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文旅融合与历史文化名镇价值挖掘利用
历史文化名镇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价值,体现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突显了当地特殊的景观与人文风格,在当代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对其价值的挖掘利用有助于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
(一)历史文化名镇价值挖掘利用的研究及不足
历史文化名镇是指那些在镇域内保留着丰富历史文物并且能够较为完整的体现一定历史时期该镇域内的历史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镇区,它们有着重大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名镇见证了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的创造,保留了历史文化的完整连续性,延续了曾有的历史信息,在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不同的历史文化名镇有着专属的特征,按照不同的特性可以将它们划分为自然环境景观型、人文建筑遗产型、历史型、地域民族特色型以及商业贸易交通型等五大类历史文化名镇。[1]自2003年我国确立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对策、规划以及保护开发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于历史文化名镇的价值,不同学者的理解不尽相同,学者陈涛从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的要求出发,借助文脉修复的方法,将历史文化名镇的价值分为建筑价值、革命教育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2]学者林祖锐归纳出一套综合的历史文化名镇价值体系,具体划分为历史、美学、功能和技术四大类的价值,同时根据指标对各项价值进行细分;[3]学者周铁军等联系我国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发展总体情况将其价值分为科学、使用和艺术这三个领域的价值;[4] 此外学者彭晓烈强调了历史文化名镇特有的精神价值,并对该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挖掘,[5] 学者沈小勇则对历史文化名镇所具有的考古学价值以及其对人类学、哲学的特殊意义进行了补充,[6] 可以看出目前学者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价值侧重于价值作用领域的维度。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605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