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文化根植性视角下苏南地区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建设研究以苏绣小镇为例【字数:12531】

2024-11-02 13:0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城镇化发展模式较以往发生了重要转变。在谋求发展的同时,注入了产业互动、环境保护及城乡统筹等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极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为可持续发展打造良好前景。由此,特色小镇应运而生。其中,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更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方面有着显著作用。本文围绕苏南地区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根植性理论,分析其建设成功之处,以期为该地区此类小镇的规划、日后的发展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问题的提出: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与文化根植性 2
(一)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及不足 2
(二)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及不足 3
(三)本文研究思路 3
1.根植性概念引申 3
2.文化根植性理论在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应用 3
二、 文化根植性视角下苏南地区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4
(一)特色产业文化源分类 4
1.本地历史经典文化根植类 4
2.现代科技服务移植类 5
(二)文化根植性视角下苏绣小镇建设经验 5
1.文化源的根植性建设 5
2.文化根植性视角下苏绣小镇的产业集群发展 6
3.文化根植性视角下苏绣小镇的创新发展 6
三、文化根植性视角下苏南地区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建设困境 7
(一)移植产业易复制,缺乏独特性 8
(二)特色产业的文化根植性不强,品牌打造困难 8
(三)人才多依赖引进,易造成短缺 8
四、文化根植性视角下苏南地区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建设途径 8
(一)发掘特色文化,增强产业根植性 9
(二)打造文化品牌,吸引企业集聚 9
(三)人才根植性培养以确保供应 9
1.向内向外留住人才 9
2.完善人才培养方式 9
结语 10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图1 技术路线图 4
表1 苏南地区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4
文化根植性视角下苏南地区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以苏绣小镇为例
引言
特色小镇肇始于浙江,此后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广泛建设。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宣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名单,并计划到2020年打造近千个具有独特特色的小镇以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至今,特色小镇根据其产业源头、建设主题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逐渐受到关注,其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广阔的平台,推动“文创兴镇”。苏南地区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为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土壤。由于小镇选择的文化源及发展模式不同,伴随着建设的逐步深入,建设差距逐渐显现。小镇的文化产业是否能够融入本地特色,能否实现产业与空间的协调共生皆影响着小镇前景。为了实现小镇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主导的文化产业需要具备文化根植性,与地理、历史、人文条件相契合,方能降低“特色”的可移植性和可复制性,而小镇的不可替代性的提高将为其长久发展奠定基础。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以苏南地区苏绣小镇为例,分析其在建设过程中文化根植性培育的成功之处,以期为地区内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的开发提供意见。
一、问题的提出: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与文化根植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议坚持“四个现代化”同时发展。其中,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色小镇的提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途径。自2014年甚至更早开始,有关浙江地区特色小镇的建设开始成为学者研究的课题。随着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其研究热度不减。
(一)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及不足
特色小镇是一个以某种新兴产业或历史经典产业为基础,汇聚相关企业、机构和人员,具有某种要素集聚功能的区域。[]它通过对于各项资源的再度配置,形成新的具有不同特色的生产生活聚落。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是其主要类型之一,以文化创意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从文化创意的角度赋予了小镇更多的文化创意特色和城镇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它立足于文化,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强调创意且聚焦于文化“独特性”,同时兼具城镇功能,走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满足小镇内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改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城镇化视角下,学者张鸿雁在对比欧洲城镇起源及发展历程后指出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在城镇化进展中要汲取城市优点与乡村的优化要素,并对两者进行创造性的结合构建,既要有城市现代性要素,又有回归乡土的风情情怀,两者取精华、去糟粕。[]学者李亚卿以苏南地区小微古村镇为例探讨其城镇化路径,总结了恢复居住功能、开发立体化休闲旅游、打造文化街区的建设步骤。[]
生态文明视角下,学者苏斯彬和张旭亮以浙江特色小镇为例,指出优美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引进高端要素的重要筹码,小镇建设要科学确立开发建设强度,推进环境保护与开发有机协调。[]学者Lejeune指出以全局视角审视城市发展,强调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实现持续协调发展。[]
文化再造视角下,学者张学军和李丽娜指出特色小镇独立于市区、传统的村庄,需要建立赖以生存的共同精神纽带,通过文化再造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再造有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也有对外来文化的扬弃。[]学者周晓虹总结了浙江及国外的建设经验,提出在特色小镇这种社区共同体的重塑过程中,需要通过文化再造以形成文化凝聚力,而核心是培育具有创新特质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从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的现有研究成果看来,主要是基于实证研究和制度分析,研究视角缺乏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对于小镇的根本文化产业建设的适宜度和持续性思考欠缺。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的独特之处在于产业文化源的特殊性,小镇的后续发展是围绕文化源而产生的外延式的拓展,是产业与文化的交融、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的交融,是区域内各要素和谐统一的成果。产业成功地嵌入文化特色,成功地融入社会生活是小镇建设的重点。
(二)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及不足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605502.html